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388212.html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啮人B.太医以王命聚之

C.全石以为底D.扶苏以数谏故

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②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选文第③段是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滕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8.选文中的“其喜洋洋者矣”是一种“乐”,“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乐”,说说这两种“乐”有什么不同。(2分)

D

A

前者因个人的“得”而乐,是一己之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前者为:一种比较狭隘的乐以物喜以己悲后者为:一种以大局为重心系天下的乐

试题分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D项与例句中的“以”皆是“因”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理解文章内容,即可了解前者“乐”是为自己所得而乐,后者“乐”为是天下人之乐而乐,一种是自私,一种是无私。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13-16题。(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巨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芳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时时而间进()(2)虽欲言()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由此观之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B.皆以美于徐公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C.乃下令陈涉乃立为王(《陈涉世家》)

D.皆朝于齐何至于此《唐雎不辱使命》)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6.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13.(2分)(1)间或,偶然(2)即使

14.(2分)C

15.(2分)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

16.(2分)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1分)启发:①说话要注意对象。②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1分)(意思接近即可)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文言文中大多一字一义解释时可以单字扩充为双字来解释,如本题中“间”为“间或”,还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虽”为古今异义,古义为“即使”,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面”“刺”“过”“赏”“安乐”,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本文为所学课文,根据所学所记,理解内容,从点明邹忌采用了的“设喻说理”的方法,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这种方法的效果。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17分)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④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⑤乎!”

乃作《怀沙》之赋。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注释:①糟:酒渣。②醨(lí):薄酒。③察察:洁白的样子。④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被发行吟泽畔()(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

(3)屈原既死之后()(4)其后楚日以削()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渔父见而问之曰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B.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D.数十年竟为秦所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捕蛇者说》)

13.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用原句回答)。(2分)屈原投江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10.(1)同“披”,披散(2)全(3)已经(4)一天天地(每词1分,共4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fz/1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