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优秀青少年必读:一生的忠告大全集》作者:方洲。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第二篇教养——追求精神与心灵的完美

文学为苦难的人生提供了一个避难所,就像你在社会中受到挫折可以在家庭中寻找到安慰一样。当你不堪世事的烦扰与喧嚣,找到一本好的小说、散文或者诗集,读一读,你就会从心里感到一种平静,有了一个冷静的心态去观察生活。

文学是精神、智慧的结晶。文学要捍卫人的精神——人的精神追求,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精神世界,而这种精神是人类得以存在到今天的根本,是人类生命的支柱。这种精神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人类对物质的追求只是外在发展,一定不能离开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正是建立在人的精神与自然规律和事物本质的联系上的。这就好像一棵参天大树与大地的关系一样,精神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根和源泉。这些是早已经被事实所证明了的。没有培根与牛顿或其他科学家对自然方法和科学原理的探索,就不会有科学技术的繁荣。

阅读文学作品,最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你的内在心灵的成长与发展。尤其是那些世界名著,它们所展现给你的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精神世界。一旦你打开这些书,你将完全沉醉于其中。

艺术包括很多种类,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文学也是艺术的其中一种。艺术是一种求知的方式。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发展着他们理解和欣赏周围世界的能力,在欣赏舞蹈、音乐、绘画、戏剧作品时,他们体会到了一种美,一种共鸣,这种共鸣在欣赏者与创作者、欣赏者与欣赏者之间建立了一座精神上的桥梁,人们可以彼此进行精神交流。记得以前在家里,你非常喜欢听交响音乐,有时你的情绪会比较激动。我想,虽然那时候你还不能完全理解音乐中的全部精神,但当时你在心中肯定有某种思想被音乐触动。

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技术化的世界中生存,我希望你能经常多读一读文学作品,多欣赏一些艺术作品,陶冶自己的情操,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找回心灵的宁静。

第19封信生活是智慧的源泉

常常听到人们感叹: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太匆忙了,有时顾得了走路却顾不上看路。当有些人看到某些难以判定的事物时,就匆匆走过去,也许就与最珍贵的东西失之交臂了。如果停下来瞧一瞧,或许你就会发现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了。

很多时候,成功并不需要深奥的理论或者精密的实验室,其实哪怕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也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根神经。比如,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某种需求等等。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才蕴含着最多的智慧。

生活中的知识,永远都学不完,但关键是要学习。从生活中学习并不需要什么学习资料,只需要你用心去看、去观察、去体会。有时候,从一件小事中你会得到许多在书本中学不到却又非常有用的知识。有时候,从小事物的观察中你会发现无穷的乐趣。你是否凝视过百合花的花蕊?在你吃香蕉的时候是否细看过香蕉籽的排列状况?或者观察冰块中央的星状迸裂?威廉·布雷克说:“从一颗沙砾里看世界,从一朵野花中见天国。”他并没有夸大其词,而是感受太深。

许多人只看想看的东西,却不去注意实际存在着的世界。我们每天站在镜子前凝视自己,肯定会觉得镜中的映象与脸盆大小相等。但你若蘸点皂液将镜中映象的轮廓描摹下来,你会发现这椭圆形只有你脸的一半大小。你随意地退几步再看,镜中的形象依然与你刚才画的那个椭圆形相吻合。画家莫里斯·司特恩说:“我并不一味教导我的学生画模特,而是试图教他们去看。因为观察力才造就艺术。”同样的道理,观察力可以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事情。

詹姆斯·巴里在视察海*基地时,紧盯住那些用来迷惑敌*而停泊在港口的假*舰。突然,他转头对自己的侍卫说:“这些假货有问题,四周没有一只海鸥,敌*马上就会发现真情的。”于是他下令扔些食物在周围以吸引海鸥。这就是观察生活的力量,以个人的独特方式观察世界,你便能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无处不存在着让人惊喜的东西。同样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形状却不同。同样一种事物,从一个角度看上去是灾难,换一个角度看上去可能就是幸福。

从生活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孩子,不要忘了,生活是人生智慧的源泉。

第20封信做个善于读书的人

人生好比一本大书,今天,我所希望的,就是你打开人生这部长卷来认真读。读这部长卷之所得,远胜于读尽天下书。

每当你正在埋头读书时,恰好碰上许多仁人志士、学者名流聚集一堂。那么,无论你在读的书是多么引人入胜,也要舍得放下,赶紧赴会。因为,你从他们那里得到的会比你从书本里得到的要多得多,可能是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上百倍。话虽这么说,做起来却很难。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生活的压力逼得你奔波忙碌,声色犬马又在诱你上钩,一天之中,到底还有多少闲暇供你支配?所以,对很多潜心学问的人来说,享有一段读书时光,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呵。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看待,怎样去支配这段宝贵的光阴,使它真正变为自身的财富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提纲挈领说几点。

首先,最好别让那些一无用处、杂七杂八的闲书耗掉你宝贵的光阴,那种书大都是些无聊文人专为那些同样无聊的人而胡编乱造的,你只要到大小书店去浏览浏览,就会发现满书架都是这种无聊的书。尽管这类书无害,但都是垃圾,最聪明的选择就是敬而远之。

其次,读书要专,要咬定目标,不达目的,绝不读其他的书,尤其是不相干的书。今后,你可能还会涉猎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正是考虑到这点,我建议你从现代史中抽出几个特别重要而且你又对它有兴趣的年代作为精读的重点,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准备工作就是尽可能把那些跟重大事件相关的书都搜寻过来,除此之外的书就不要去管了,再循序渐进,读些可信度比较高的史书、文件、回忆录、文献等,并且相互参照,分析比较。

在这里,我只是提醒你在涉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时一定要专注,绝没有硬要你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意思。当然,你要是还有比这更好的学习方法,更能有效地利用你的宝贵时间,那自然更好了。同样是读书做学问,与其全面撒网、遍地开花、多头并进、八方涉猎,不如选准主题、咬住不放、深入探索、系统梳理,这样更见成效。

在同时研读多本书时,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书中的内容或见解五花八门,观点甚至意见完全相反之处比比皆是,碰到这种混乱局面不必担心,也不必束手无策,摆脱困境的最好办法就是再找几本别的书来对照研读,问题很快就能迎刃而解。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绝不会坠入迷雾,误入歧途,而且经过这么一折腾,反而因祸得福,学得更深,记得更牢,理解更透。这是指读书,如果你想把关于这个主题的印象更丰满、更生动、更富立体感,那么除了看相关方面的书之外,最好还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fz/1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