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171105/5817683.html

6月25日,《河南教育》刊登学校校长杨建华署名文章《“电”亮中原“专”注行业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添彩电力职业教育品牌》。

“电”亮中原“专”注行业以高质量充分就业添彩电力职业教育品牌

校长杨建华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年,是河南省唯一一所特大型中央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办学的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终坚持“为*育人、为国育才”*治方向,根植电力行业,融入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在就业服务、就业质量上持续发力,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上创新探索,为服务中原崛起和*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德才兼备的电力行业新时代卓越产业工人和蓝领工匠。近年来,学校平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赴基层、边疆、国家重点行业就业比例达70%以上;教育部年的就业反馈综合评价为A级,入围河南省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TOP5(高职高专),就业创业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中国电力报等平台和媒体宣传推广。一、思想为“*”,着力构建“一核四元”新体系学校把毕业生就业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不断健全“就业思*”工作体系,构建完善以“观念驱动”为核心、专题指导、就业课程、日常指导、帮扶指导为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引导毕业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1.专题指导,突出主题性。学校始终将思想引领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建立主题鲜明、价值导向明确的主题讲座,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需求,优化就业布局,加强赴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就业,保持输送人数的稳定增长。同时,选树优秀典型,开展“最美基层就业毕业生”先进事迹专题宣传等活动。引导毕业生赴西部、基层、艰苦地区、重点单位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国家主战场建功立业。2.就业课程,坚持融入性。学校始终坚持将就业创业指导融入“大学生发展全过程”和“专业学习全方位”。一是“就业创业与学生发展阶段相融合”。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培养大学生“天马行空、脚踏实地”的创新创业意识;二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三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实务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和展现自我优势的方法。二是“就业与专业相融合”。根据专业性质细分就业课程,授课教师皆由本学院专业建设负责人担任,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化备课和讲授,确保就业课程的精准有效,实现《专业导论》全覆盖。3.日常指导,确保精准性。学校积极践行“互联网+就业”工作思路,在加强就业指导活动“精准化”方面下足功夫,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开展就业指导活动,根据学生群体不同情况细分活动类型,举办“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解决毕业生求职的实际问题,提升毕业生求职能力。4.帮扶指导,做好前置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示范引领,发挥“*员学生干部”先锋带头和战斗堡垒作用,示范效应“前置性”,使基层学生*组织的向心力得到加强;一手抓困难帮扶,建立就业困难学生识别模型,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具体情况,对潜在就业困难学生进行“前置性”排查和帮扶。二、市场为“基”,巩固拓展“一体两翼”新格局学校始终坚持以电力能源行业就业市场为主体,以拓展重点、新兴行业和重点地域就业市场为两翼,助力毕业生就业创业。1.巩固根据地。学校全方位加强校企合作,精准对接电力能源行业就业市场,联合举办“中广核班”、“河南城发环境垃圾焚烧发电班”、“新奥能源班”,与上海康恒环境、湖北宜化集团、胜利油田等开展“卓越工程师2+1”联合培养,大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传统优势合作伙伴:电力、热力、燃气、新能源等发供电企业余家,其中世界/中国强及上市公司等优质企业超过60家。能源电力类专业58.42%的毕业生入职“国有企业”,行业聚集度80.00%以上。2.辐射新领域。立足电力行业,辐射交通、新能源、公共事业、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积极构建覆盖大电力行业的就业市场,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准确把握“互联网+”浪潮,吸引相关行业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教育引导毕业生面向新兴行业就业。近两年“互联网+”服务行业来校招聘用人单位达多家,占来校招聘单位总数的20%。3.服务新战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面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点领域,面向新经济、新业态产生的新就业形态,合理布局京津冀、大湾区、海南自贸区等重点地域,加强与重点行业大型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校友及兄弟院校、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等渠道联络相关单位来校招聘,近两年签约毕业生近人。三、服务为“要”,全心打造“一本三化”新模式学校在就业指导服务上,坚持“一切服务学生就业”这个本位,突出就业服务的精细化、精准化、信息化,将就业工作记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着力提高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1.搭建校园招聘平台,组织精细化。一是详细公布招聘单位信息最大限度满足毕业生求职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jz/10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