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www.ykhongye.com/
                            

原创:静安首席红娘DT君DT财经

“25岁还没有嫁出去的女人就像下午3点的小*鱼,不新鲜了!”*丽的父亲严肃地告诉她,希望她认真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美国留学归来后,*丽并没按照父母的意愿,通过家庭关系网络在当地获得一段门当户对的婚姻,而是带着父亲这句海鲜味的“名言警句”只身来到中国结婚率最低的城市,上海。

从数据上看,*爸爸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年上海4.35‰的结婚率充分表达了年轻人对于单身文化的认同。对于期待子女能够早日成家的父母来说,这个数据极具挑战性。不过父母们也有自己更加现实的应对方式——相亲。

人民公园相亲角挤满了焦虑的父母,传说这里待价而沽的单身男女,不是海龟博士就是在上海市中心有百平方的大套房。能让父母在人民广场代为相亲或许已经说明了相亲者的实力——上海本地人,或者有能力将父母安顿在上海的沪漂。

但在4.35‰低结婚率的背后,这座城市里仍然有人期待爱情和婚姻。相比人民广场里的“高端论坛”,门槛更低的网络相亲让更多学历和收入都更普通的人有了表达自我的机会,通过一张相亲帖与潜在的婚恋对象(们)相互连接,呈现出层次更为丰富的上海相亲者群像。

为了找到都是谁在相亲,DT君(ID:DTcaijing)从著名的婚恋网站百合网上找到了张相亲帖,在剔除所有以学生为职业的用户后,从户籍、房子、标签等关键因素切入,找到了18-35岁上海社会人婚恋的最真实一面。

我们将用数据依次解读“是谁在相亲”“他们对另一半有什么期待”以及“是什么导致相亲失败”三大问题,为你揭秘,为什么上海仍然有那么多人保持单身?

1

26岁

网络相亲的年龄分水岭

从数量上来看,上海似乎是一个“剩男”更多的城市。

截至年4月,在我们找到的信息填写完整的位上海用户当中,男性用户为名,女性用户为名——男用户比女用户多出1/5。

男女比例失衡情况最严重的区间出现在18-25岁。在这个年龄段中,男性用户人,女性用户仅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甚至有名男用户在18岁这个本应高中毕业、还没上大学的阶段,就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之旅,但他们能碰到的同龄女孩子只有14人。

等到23岁,男性用户对于网络相亲的热情将迎来第一个阶段高潮。本科刚毕业,部分适龄男用户就从教务系统涌向了婚恋网站。但残酷的事实依旧没有改变,男多女少的局面仍旧存在,年轻男性的相亲之路依然坎坷。除非他们能够等到26岁。

26岁对于网络相亲来说是一道分水岭。在18-25岁的相亲市场上,由于数量较少,女性拥有话语权。但从26岁开始,女多男少的局面就开始固定下来,女性在相亲市场上的性别优势开始逐渐消失。

显然,男女性之间对于相亲这件事情的“开窍”时间有着较为严重的错位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女用户相互匹配的概率,以至于给网络相亲蒙上了一层迷幻属性。

而当社会在讨论“大龄单身问题”时,首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jz/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