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看到这样一个短视频:

吃我的粮,睡我的床,天天给我气够呛!我还把他当宝贝养,不为车,不为房,只为他叫我一声“娘!”

这则短视频道出了多少妈妈的辛酸,多少妈妈的焦虑,多少妈妈的无奈……

现代人对成功的追逐和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很少去了解孩子,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一无所知。

我们给了孩子丰厚的物质生活,却无法建立情感连接。

我们以为我们用对的方式教育孩子,却发现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们希望孩子按我们的意愿和规划长大,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我们满意的样子,而忽略了他们自己。

我们都爱孩子,但以爱之名伤害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

1.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花朵,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这本书的作者大川繁子,是一位从事幼儿教育60年、教过个孩子的幼儿老师。

《每个孩子都能像花儿一样开放》出版时,繁子奶奶已经有92岁的高龄了,但她仍然在日本的小俣幼儿生活园任职。

这所幼儿生活园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理解的幼儿园,但又和注重学前教育的幼儿园完全不一样,在日本,很多人都称这所幼儿园为“奇迹幼儿园”。

那么,它的“奇迹”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如果真有“奇迹”的话,那应该是我们幼儿园独特的育儿方式吧。

我们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自由生存能力和责任”。

当他们毕业时,我们希望他们可以热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独立思考,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力并富有责任感。

我们正是怀揣着这份期盼,制定每天的育儿方针,和一般的幼儿园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小小的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幼儿园面积约平方米,庭园俨然是一座小山林,只是在里面走走就可以享受森林浴,观察大自然。

有池塘,有梅林,有灯笼……在这个宽阔的庭园里,所有场地均对孩子们开放。这样的幼儿园环境确实有些特殊,但真正与众不同的,还是我们践行的育儿方针。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育儿宗旨不是培养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发挥施展他特有的才华和能力。

我们幼儿园的座右铭——选自《正因为我是个人》的一首小诗,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这种想法:

“无名草也结果竭尽全力绽放自己的独特之花”

在育儿过程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父母坚持想要让本应绽放满天星花朵的孩子绽放玫瑰,父母认为他是玫瑰,就坚持让他长成玫瑰,换个角度讲,这其实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每个孩子都应该绽放自己独特的花朵,以独特的方式盛开,我们应该去发现他们的个性。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的说法:“育儿方式没有绝对的正确”,其实这就是因为,孩子是具有个性的个体。

无论如何,要在孩子们说出“我想做”只有再教授,不能强迫孩子学习,重要的不是将一切准备妥当让孩子去掌握学习。

而是创造孩子“想要做……”的条件和环境。

现在很多小学要求孩子在入学前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如果有个别孩子如果上学以后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不会写的话,难免会产生自卑心理。

比如有一年一个叫小*的男孩,一直对文字没有兴趣,眼看着毕业临近,怎么办呢?

最终改变这个状况的方法是折纸,因为幼儿园园长特别喜欢折纸,所以有一天小*来找园长,希望园长帮他折一个大象。

园长正好有事情,就让他写下名字和要折的东西,这样他抽空就可以帮他折了。

可是小*说自己不会写字,园长又说,那找老师或者同学也行,帮你写一下。

小*大声答应着,开始四处找人帮忙,这样重复了几次以后,小*突然意识到,“写字”这件事好像还挺方便的,于是他嗖地跑到我身边说:“大川老师,我想学写名字!”

大人们创造我想要……的条件和环境,要煞费苦心,开动脑筋,使出看家本领喽。

图片来自网络

2.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不要把孩子当作孩子看

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孩子具备独立的人格,他们只是还小,不会做的事情很多,但绝不比大人低一等。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时,用“可以帮我拿什么东西过来吗?”或者“如果你帮我拿了东西过来的话,我会很高兴。”

不是命令,而是请求。

与孩子对话的关键在于,要给孩子留有思考“做”与“不做”,以及选择“不做”的余地,这十分关键。

除此以外,请不要对孩子使用评价性语言,而是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们理所当然地说出“真是好孩子”“真棒”时,实际上是在评价孩子,也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陷阱。

这陷阱指的是,长此以往,“被夸奖”可能会成为孩子们行为的目的。

这样一来,孩子们做其他事情时也会想着,我这样做会得到夸奖吗,会因父母的评价或喜或忧。

在选择未来的道路和工作时,比起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可能也会优先考虑自己是否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与赞美。

某种意义上,这是过上了不自由的人生。

对于孩子不想说的事情,或是含糊其辞、支吾搪塞的事情,就不要强迫他们开口。

有时,让孩子的谎言“随风而去”也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在幼儿园下午3点半的点心时间过后,有一个“告别集会”,这是一天中唯一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的重要时刻,

有一天,繁子奶奶在“告别集会”上询问:“今天,小百合的鞋丢了一只,有没有谁看到?”话音刚落,小达就喊着“我去帮忙找找”,就消失在庭园里,然后转眼间提着鞋回来。

是的,鞋子就是小达藏的,老师们也都知道,但我还是说“小达,谢谢你帮忙把鞋找回来”,然后将鞋递给小百合,这件事情也就结束了。

小达心里一直惦念着要把鞋子还给小百合,说明他已经感到内疚了,在进行反省,这时如果在大家面前指责他

“是你干的对不对?”

“给小百合道歉!”

并不是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如果孩子就这样被“围攻”,下次做错事的时候,就不会再说了。

与孩子相处,不需要警察和法院,孩子为了保护自己,撒谎是常有的事,所以即使孩子撒谎,也不要过度训斥,更不要穷追不舍,给孩子留一条退路。

如果孩子经常被父母逼问,他就会变得更爱撒谎。

父母必须有选择被骗的勇气和度量,不要把孩子当作孩子看待,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认可并努力去了解孩子的人格。

只要保持这种态度,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就会顺畅地进行。

图片来自网络

3.尽情地玩耍,对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学习

走路、说话、认字……这些都是家长容易感受到的孩子的成长,他们当然非常重要,但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看不见的成长”,也是同样重要的,那就是心灵的成长。

情绪的发展与稳定、自主性发展、社会性发展、知识习得。

创造性、社会性、专注力、道德心、好奇心、预知危险能力……所有的能力都是通过玩来形成的,充分的玩耍对孩子将来的自立至关重要。

在大自然间游玩时,跟着孩子一起探个险,读读绘本,假扮各种角色……尽情玩耍时,孩子脸上必定是洋溢着灿烂开心的笑容。

请放手让孩子多玩耍吧,孩子的成长剂是“自发性学习”,而不是“被动性学习”

很多家长对于送孩子上兴趣班也有很多纠结,其实,孩子“想学”就开始,孩子“不想学”就放弃——兴趣班,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爸爸妈妈们对于“放弃”过于严格,但孩子没有热情,便不会全身心地投入练习,学习中总是*不守舍、心不在焉,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孩子们有属于自己的成长速度,所以,让我们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和守护孩子吧。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为孩子计深远,有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异常焦虑,奔走在为孩子择校的路上。

那么父母真的会为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吗?择校应该源自父母对孩子的了解。

有一个孩子,在市里读重点初中,成绩前三名。

读到初中二年级,孩子却以学习压力大不去上学了,声称自己爱好写作,要在家里写作,任谁也劝不动。

但他的母亲并没有去打骂责怪他,就让他呆在家里,这样过了一年,他又向母亲提出想回去上学。

他的母亲并没有把他送回重点学校,而是把他送回县城老家的初中接着初二就读。

就这样一年之后,他以全昙城第一的成绩考入我市重点高中,之后一路开挂,考入浙大。

为什么放弃了重点学校,反而成绩更突出呢?

重点学校人才济济,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并不重要。

而到了次一级的学校,他成了重点培养对象,是重中之重,加上本身基础就不错,集所有资源与宠爱为一身。

这样适合的环境,成功催开他绚烂的生命生之花。

图片来自网络

4.结束语:

孩子在父母为他构建的安全的环境里,去成长自己,建设自己,放飞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懂得爱,有界线,有尊严,高价值感的人。

我们要真正的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需要,懂得孩子的情感。

我们真正的走入孩子的生命深处,在哪里与他们相遇,然后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最美的灵*,都是一朵无可替代的绝美的生命之花。

我们不争朝夕,只做静待花开,温暖而有力量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留下最温暖的陪伴和回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yx/1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