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引言

考虑到裴斯泰洛齐晚期教育事业的辉煌,尤其是他去世后获得的盛名,我们也可以把他划归到19世纪教育学史之中。但是,福禄培尔和佩雷·吉拉德就完全是19世纪的教育家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可以说,福禄培尔(-)与裴斯泰洛齐一样,享有很高的声望,但是,人们对他的研究却不多,至少在法国是这样的。我们研究福禄培尔也是从过去20年才开始的。我们对他真挚的钦佩之情,似乎弥补了研究的滞后。作为幼儿园的创始者,他名声远扬,但他的著作却无人知晓。对福禄培尔的著作进行客观的、透彻的研究之后,我们对他的热切敬佩之情或许会减弱,而不是增强。当然,福禄培尔作为一名教师有很多优良品质,但是,他身上缺乏深厚的古典文化素养。与19世纪很多德国人一样,他探索朦胧模糊的哲学世界,并跟随黑格尔的步伐,他经常脱离观察和实验,而是大踏步迈向形而上学的歧途。

福禄培尔凭借想象力对一切事物进行夸大和扭曲。他看不清事物的真实面目,赋予事物一种象征意义,嗨涩的思维方式走向经验主义的迷途。但是,他的实践工作比他的著作更有价值,不可否认,在早期教育领域他是一个勇敢而快乐的创新者。福禄培尔的青年时期福禄培尔年出生于德国的图林根州,母亲在分娩时去世,他从小由父亲和叔叔抚养,他们都是乡村牧师。裴斯泰洛齐的命运则相反,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小时候,福禄培尔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性格特点和有些怪异的思维倾向。他爱空想,具有深厚的宗教情感。因此,有一天,他断然推理并相信自己不会受到永恒烈火的惩罚,这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非常热爱自然,并认为自然能启发人性的真正灵感。这也是裴斯泰洛齐和卢梭的思想,但这种思想在福禄培尔身上表现得更有力量。我们很难理解福禄培尔夸张的思想。他说: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自然是人生最高志向的象征。“整个自然界,甚至水晶和宝石世界,都能教育我们区分善恶;但是,没有比花草树木世界更具有活力、更宁静、更清新、更有明确的教育意义的了。”福禄培尔理解的道德概念有些模糊。不可否认,平静的乡间生活确实能带给我们纯真、健康和高尚的情操,但一个必要前提是:一个人必须对自然怀有独特的情感,相信自然能够赐予我们“最清澈、最明确”的道德教育。

不同的职业经历福禄培尔早年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思维的不确定性。他的兴趣经常变化,不能安定于一种生活方式。他与裴斯泰洛齐一样贫穷,依次做过护林人、监督官、建筑师、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他一路摸爬滚打,直到最后忽然成为一名教师。此外,他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法律、矿物学、农业和数学等。从事教育事业年,在法兰克福,福禄培尔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他那时23岁。格吕纳校长给福禄培尔提供了一个职位,在他的示范学校里当老师。福禄培尔接受了这一职位,但他是属于那种想法太多的人:“忽然发生的一件事,使我做了决定。我得知,我的证书全都丢了(他把证书寄给一位建筑师,想谋取一个职位)。于是,我想这就是上天的安排吧,这件事让我再也没有后路可走了。”

几天后,福禄培尔写信给他的哥哥克里斯多夫:“我的工作让我出奇的愉快。上完第一节课,我仿佛感觉以前的所有工作都没有任何意义,我就是为当老师而生的。我以前的想法是做什么职业都可以,就是不能做老师,但是,我现在再也不这样想了。确实,我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做老师。”福禄培尔与裴斯泰洛齐在法兰克福的学校里,福禄培尔在教学技巧上还是一个新手,他只是把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大量应用到他的教学实践中。在很多方面,福禄培尔自始至终都是裴斯泰洛齐的忠实追随者。直觉是他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说,他对教育的贡献主要在于:他把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杂乱无章的感官直觉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福禄培尔与裴斯泰洛齐也直接打过交道。年,他带领三个学生来到伊弗东,并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时间。其间,他参与学院的工作,并熟悉了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他说,那是他一生中的“决定性”时期。但是,我们还要注意到,裴斯泰洛齐和福禄培尔性格有不同之处。裴斯泰洛齐会非常谦卑地做自我批评,但福禄培尔则总是认为自已没错,他从不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缺陷,而是指责命运或者他人的恶意。裴斯泰洛齐从来不关心自我,以至于经常衣着不雅,为他写传记的作者说:“他从来不知道怎么穿衣服。”“他漫不经心,不是忘记打领结,就是忘记穿袜子。”

福禄培尔则相反,衣着打扮优雅庄重,外表讲究,甚至有时还穿战士靴,头戴插着高羽毛的蒂罗尔帽子。年前后,福禄培尔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精神。他的创新精神是通过一篇名为《论球体》的出版而表现出来的。裴斯泰洛齐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的话,那我希望能够搭建一个方形广场,支撑起属于民众的直觉教育。”裴斯泰洛齐说出这句话让我们感到惊奇,但是,至少他所说的方形广场是一个正确的几何形状或画图形式。但是,当福禄培尔对我们说球体是教育的根基的时候,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阅读《论球体》,我们有时会很想问:作者是一个正常思维的人,还是一个想象力太丰富而脱离实际的人?

按照福禄培尔的说法,球体是一种理想形式:“球体仿佛是一切形体和形状的原型或单位。球体没有棱、没有角、没有面,但又包含所有的点和面。”除了这一点,球体还与精神事物有着神秘的关系。它可以教育和启发我们获得完美的道德生活。“有意识地发展一个人的球体式性格,有利于促进人的教育。”这里,还要讲讲福禄培尔身上发生过的一件小事。年,他与朗格塔尔和米登多夫一加入 ,并且参加了-年的战役,他们成了同事。战争结束后,他穿越整个德国,回到了柏林。

在漫长的旅途中,他说:“我在寻找一个东西,但是,心中又不确定想要寻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什么东西都不能让我满意。我沉浸在这样的迷茫之中。有一天,我来到一个漂亮的花园,里面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我欣赏着它们,可是内心依然得不到宽慰。”“我一边走,一边看这些花草,忽然灵光一现,我发现这些花草里面唯独没有百合。然后,我就知道花园里面缺少什么,知道我自己在寻找什么。内心的情感秘密还能有更完美的表露方式吗?我对自己说,从平静、简单、纯洁的百合花的意象里,你要寻找的是内心的平静、生命的和谐和心灵的纯洁。花园里面百花齐放,可是没有百合,这座花园对我来说就像是缺乏和谐统一的、躁动不安的生命。”

年,福禄培尔回到柏林,并且在矿物博物馆里得到一个助手的职务。在那里,他利用闲暇时间研究水晶的几何形状,重新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或许从这些研究中他产生了一些天才般的想法,后来运用到他的幼儿园中。直到两年之后,他才下定决心投身于教育事业(年)。他首先在格里斯海姆站稳了脚,然后在卡伊尔霍(距离鲁道城一英里)开办了一所学校,里面5个学生都是他的侄子,他为这所学校取了一个夸张的名字:“德国普通教养院”。在与朗格塔尔和米登多夫两位同事的合作下,福禄培尔获得了成功。因为物资缺乏,学校最初的规模很小,但是,它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年,学生人数已经超过50人。

卡伊尔霍学校设立在卡伊尔霍的德国普通教养院贯彻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在福禄培尔的指导下,朗格塔尔和米登多夫掌握了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这三位老师在大厅里面谈话,经常传来这些字词的回音:“直觉”、“个人创新”、“从已知到未知”。听到他们谈话的学生说:“他们在研究教育方法。”在卡伊尔霍学校,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驾齐驱。老师要努力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以此促进每个个体的自由发展。

结语

学校管理严格,饮食节俭。强化体育锻炼达到一定的极致。不论冬天还是夏天,学生都穿一件上衣和一条棉布裤。学校安排大量时间进行宗教练习。福禄培尔一直属于路德教会,尽管人们经常怀疑他的宗教正统性,但是,他一直认为教育在本质上应该具有宗教性。“缺乏宗教土壤的教育之花是不会结果的。”他补充说:“一切不建立基督教之上的教育都是有缺陷的和不完整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yx/1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