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平平带你看百合的前世今生
昌平北部燕山脚下有一个静谧的小山村,风光旖旎的桃下路在此略做停留优美地划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花香青幽,道不尽的传奇故事就藏在小径旁,慢慢延伸至远方的大羊山中。故事的主角就是“百汇之合”的延寿镇百合村,它旧称“渤海寨”,曾以“有枪有马护三村,除暴行侠震一方,没有摆不平的渤海寨”而著称。百合清代成村,先后称百花寨、渤各庄,年曾一度改为渤海寨,解放后演变为今称。 百合解放前属昌顺县二区,解放后初期为昌平县上庄乡,六七十年代属上庄人民公社,年以后曾先后隶属过下庄公社、下庄乡和兴寿镇,现归延寿镇管辖。从兴寿转向安四路(安定门到四海的公路)渐渐进入山区,每到入夏时节,但见郁郁葱葱的山峦延绵起伏,经往百合的山路上,淡雅的栗花静静地开着无蜂蝶追舞,路静风轻,道旁山花恣意的舒展妩媚的腰肢,至下庄村右转经上庄村约莫10里就抵达群山环抱的百合村,三百来户的村子一点也不嘈杂,各具特色的砖瓦石屋现代楼房掩映在苍松古柳红墙黛瓦下,伴着鸟语和花香,守望着红色沃土,一派世外桃源风光,一湾小溪淙淙蜿蜒东去,路北是红色纪念馆,南侧是文竹书院(普门寺)。在村中三叉路东侧小河北岸,门前有个小空场,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建在高台之上,拾级而上,院落中是一面*旗,北屋是翻修的关帝庙。三间西屋内布满了百合革命斗争史展览图片,正中一盏马灯、一件旧*服和一支老套筒见证了几代人百合人砥砺前行,为争取幸福在苦难岁月里进行不屈不挠的拼搏与抗争,它们也诠释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精彩华章。年初,中共领导的平北抗日根据地不断向纵深发展推进,地处昌平、怀柔、顺义三县交界处的百合村由于山高林密便于隐蔽,由此也成为了晋察冀*区热西司令部的供给、*需、卫生和修械所的驻扎地,“滦昌怀”联合县的抗日武装也经常开展抗日活动与对敌斗争。在烽火连篇的岁月里,百合人民在*的领导下,坚持山地游击战争,发挥集体力量,联合统一战线,同仇敌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催人奋进的战歌。百合村*支部成立于年,第一任*支部书记李宗正。*支部成立初期,正逢抗战的烽火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百合村*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发动当地群众参*抗敌,带领老百姓为八路*做*鞋、为伤病员抬担架,全力支援前线,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70多年前,百合村西边的湖门村当时建有日伪*的炮楼。为切断日*的通讯联络,年上庄地区的民兵,砍倒了位于百合村西边的上庄西梁至湖门10华里的电线杆并割了电线,为了防止敌人报复,民兵们就在湖门村东口埋上地雷,只要敌人一出来,就会踏响地雷。 初夏五月,约上铁杆山友,在延寿山中,走桃下路,访寻红色百合,峰顶眺望青山绿野,见识百年古寺,漫步在历史时空隧道中,领略红色文化光辉灿烂,收获那一份美丽乡情带来的熠熠生辉。心中有颗红星,双眸才会发现不同的风景。如今,像百合这样的纪念馆逐年增多,实属幸事。和平盛世,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在昌平一个叫百合的小山村还曾上演过抗日红色大片。“生逢乱世历风霜,铁马冰河为救亡”,勿忘国耻,铭记英雄,珍惜当下,共同奋进。也真心希冀在六月,在七月,在暑期,有更多地祖国的花朵家庭的未来,走进红色百合,聆听一段峥嵘岁月传奇故事。(注:本文部分资料来自百合村革命博物馆介绍。) 图文:五湖四海 投稿联系 平平g hangping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zw/3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图说横县靓百合街*花风铃惊艳绽放
- 下一篇文章: 折纸视频漂亮的彼岸花折起来却很简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