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生活,健康保障

食疗理疗心疗,书山学海自有涯;养生养颜养发,每天学习一点点。

—————◆◆◆—————

导读:说到便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泻下”。但是“泻下”不能究其根本,今天的给大家介绍的是“上病下治”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烦恼。

笔者

魏文浩魏斋

河北省医院

明代张景岳指出:“气反者,本在此而标在彼也。其病既反,其治也宜反。故……病在下,取之上,谓如阴病者,治其阳,下滞者宣其上也。”下病,指病证表现、病变部位偏于下,上取即采用药物或针灸,从临床主证所在部位以上的脏腑或体表进行调整和治疗。

本治法是本着整体观念,结合人体脏腑、经络、九窍、表里上下,以及气血运行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而确立的治疗大法。

病案举例:米某,女,45岁,年5月15日初诊。便秘已1年余,近月来每10天大便1次。医院行乙状纤维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2月余,疗效不佳。

刻诊:大便难行,结如算珠,心烦心悸,情绪急躁,皮肤皲裂,鼻干口燥,舌质红,无苔且干,脉细数。证属心肾阴虚,肺热燥结。

处方:百合30克,生地*50克,炙紫菀30克,炙杷叶15克,杏仁10克。服上方3剂后,即有便意,大便1次。

上方共服30剂,每日大便1次,大便如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百合地*汤见于《金匮·百合狐惑阴阳*病》篇,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色白入肺,其味甘平,清心安神,润肺止咳,补五脏虚劳,退六腑虚热。

清代陈士铎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哉”。

此病例便秘为标,肺燥、肾水亏虚为本,治病必求于本,故用百合地*汤加紫菀、杏仁、杷叶宣肺润燥,使肺恢复肃降之能,则大肠传导如常。此方药宜空腹服用,使药液直润胃肠,药证合拍,疗效亦彰。

总结: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所以肺燥下移至大肠,易发生肠燥,导致便秘。肾主水,若肾阴虚,肾水不足,阴虚则火旺,会出现便秘、皮肤干燥、口干、眼干等症状。

百合地*汤是出自《金匮要略》,为养阴清热剂。具有养阴清热,补益心肺之功效。方中加紫菀、杏仁、杷叶,使肺恢复肃降之能,故能达到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中医认为,秋主收。到了秋季人体开始慢慢收敛,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咽干燥等症状,为秋燥。而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秋季易伤肺,更容易出现肺燥引起的便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注意津液的滋补,多喝水,适当吃一些水果来补充津液。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看的好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zw/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