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援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22039760
诗歌背景《我底记忆》是诗人戴望舒继《雨巷》之后的又一创作,但是这首诗和《雨巷》在意象、语言和格律上是截然不同的。《我底记忆》是诗人由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向现代诗歌的转变,标志诗人现代诗的起点。《我底记忆》不同之处《我底记忆》和《雨巷》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意象、语言和格律上。首先在意象上,《雨巷》中的意象是“雨巷”、“油纸伞”、“丁香”等,这些都是象征主义的意象;然而《我底记忆》中的意象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象入诗,替代了远离生活的传统的浪漫意象。戴望舒在诗中抛弃了一切虚伪夸张的华丽和娇美,在日常生活的物象上捕捉美感,一些似乎与诗无缘的琐碎事物,成为具有丰富象征内涵的诗歌意象:它生存在燃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它生存在破旧的粉盒上,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在一切有灵*没有灵*的东西上……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恋之情,向细流般地淌过每个读者的心灵,记忆的原野由此绿茵丛生。因此,这些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之物,也是闪着诗的光彩,富含着诗的韵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然后在语言上,《雨巷》采用华美的字眼,给人舒缓、低沉的感觉,具有朦胧美的美学风格;然而《我底记忆》诗人完全采用自然、舒展的现代口语,采用排比铺陈,以散文化的诗形,秦愫化的语气,拉近读者的同时,有增大了抒情的亲切性。它使诗中的那种忧伤、哀怨的情感脱去传统色彩而呈现出现代化色彩。最后在韵律上,《雨巷》富有音乐美,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词语的重叠、音组的停顿和诗句的反复强化了诗的节奏,构成了一种回旋往复的韵律感,属于半格律诗;而《我底记忆》则是抛弃了《雨巷》式的外在音乐美,追求一种“抑扬顿挫”,即从过分追求外在的韵律中解放出来,多用句式、调式灵活自由的散文化手法传达内在韵律的美。其他鲜明的特点1、戴望舒以“心理的流程”为诗歌线索,通过类似于“意识流”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我”的回忆存在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忧伤、迷惘的情绪,可以说是诗歌版的《追忆似水年华》。2、用拟人的手法,铺陈排比的句式,以及意象叠加的手法,把抽象的记忆表现的具体鲜明而强烈。表现了记忆的纷繁,也形象烘托出是人心理活动的微妙和广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zp/1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