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工信部中消协在行动侵害用户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电商发布消息,3月14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夕,为巩固治理成效,营造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好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整治“回头看”,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前期用户反映问题较多的内存清理类、手机优化类APP进行重点检测,并对去年发现问题的APP进行抽测,共发现14款APP仍然存在问题,其中“超能清理王”“手机卫士”“百合婚恋”等APP在列。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上述APP应在3月21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依规严厉处置。 而在此前3月11日,中消协发布《年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年,网络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仍然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部分商品和服务存在质量缺陷、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虚假宣传等8种情形。 《报告》指出,年我国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在立法保护方面,我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出台或施行了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部与网络消费者保护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加速完善网络消费者的法律保护规范体系。 1 严格查处电商领域“二选一” 在行政保护方面,年,市场监管系统和其他行政主管机关不断强化网络消费领域的执法,完善监管规则、加强监管力度、开拓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手段,加大反垄断监管力度,严格依法查处电商、外卖、社区团购等领域社会反映强烈的“二选一”、价格欺诈、低价倾销等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网络直播营销作出规范,切实净化了网络消费环境。 《报告》认为: 伴随着维权渠道越来越广泛,网络消费者的维权意识、热度正在提高,对品质消费诉求明显增加,辨识能力不断提高,更多地倡导和实践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减少了冲动消费。随着网络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和维权行动的开展,倒逼着网络交易平台和平台内经营者诚信经营,不断推动我国网络消费生态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2 消费者合法权益受侵八大领域 《报告》指出,年网络消费领域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仍然不容忽视。 一是部分商品和服务存在质量缺陷,在新型电商业态,如直播营销、社交软件营销中更为突出。 二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利用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非法收集、分析、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多有发生。 三是伴随着网络消费新业态的发展,特别是网络直播营销的发展,不法网络交易经营者虚假宣传的表现更加多样化。 四是网络经营者广泛使用不公平格式条款,如使用自我免责条款、限制消费者各项权利的条款、加重消费者义务或责任的条款。 五是利用预付式消费损害消费者权益,拒绝提供合理退出渠道,拒绝消费者转让其合同债权,或者为消费者转让债权设置不合理障碍。 六是物流环节损害消费者权益,快件丢失或投递延误、物流信息不准确、擅自将快递存入快递柜或者代收点、无正当理由拒绝送货上门、快递乱收费现象等时有发生。 七是妨碍消费者寻求售后保障,滥用无理由退货权的排除规则、因商品质量缺陷而退换货要求消费者自行承担退换货运费等问题频现。 八是妨碍消费者就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如实评价,或利用技术手段阻止消费者作出真实评价、或为消费者设置的消费者评价时间限制不尽合理等。 3 消费者权益保护五大建议 对此,《报告》从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提出五点建议。 一是从更好保护网络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出发,可考虑再次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尤其要对直播营销、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网络消费作出规制。尽快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 二是加快推进小额诉讼制度的全面落地,简化纠纷处理程序,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纠纷处理效率。在总结相关案件判决的基础上,适时修改相关司法解释,允许在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提出损害赔偿请求,以顺应消费者保护的现实需要。 三是继续制定、完善相关监管规章,在继续强化对传统电商监管的同时,探索新业态网络消费的监管方式和措施,就网络消费纠纷频发且涉及多个监管部门的领域,尝试整合建立协同监管特别机制,做到精准、有效监管。 四是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夸大宣传行为的管理,加强对消费者交易风险提示,主动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准确的平台内经营者信息、交易证据和维权渠道入口。 五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建立更有效的网络消费者投诉和预警机制,及时发出准确的消费风险提示。 来源 工信部、中消协、人民网、经济参考网 责编 电商发布方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zw/14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合不能和什么一起吃百合的营养价值三九
- 下一篇文章: 夏季减肥养身小食谱,不做烘焙也需要厨房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