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茉莉跳楼了!

她长相甜美、成绩优异,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为何会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茉莉的妈妈始终无法接受女儿的离开,她不停的翻找茉莉留下的东西,希望从中找到“罪魁祸首”。

然而,令妈妈想不到的是,这个“罪魁祸首”竟然是她自己。

妈妈是留美的研究生,为了照顾茉莉和妹妹,甘愿成为家庭主妇。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女儿身上后,妈妈的控制欲越来越强。

妈妈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卧室看监控——为了监督茉莉学习,她在家里安满了监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妈妈眼中,成绩高于一切,她会无时无刻地提到学习。

茉莉在日记中描述的愿望非常简单,就是希望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的吃一顿饭。

因为每次吃饭,妈妈都会抱怨:“我是为了你们才做的家庭主妇,考成这样,让我怎么见人。”

因此茉莉认为,妈妈并不爱她,自己只是让妈妈有面子的工具人。

无法获得爱、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的茉莉,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这是电影《茉莉的最后一天》中的情节,全片给人压抑窒息的感觉。

妈妈也并不是不爱茉莉,只不过以她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来控制孩子,最终酿成了悲剧。

那么,为什么父母会想控制孩子呢?我们又怎样避免成为这样的父母?

孩子在学校被“投*”

儿童节是每个孩子都期盼的节日,学校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也能吃到喜爱的食物。

然而,今年的儿童节,一个孩子却在学校被“投*”了!

一位家长带了一份蛋糕到学校,给孩子们分享。在其他家长都表示感谢时,一位妈妈却发飙了。

她说自己对孩子的饮食很严格,从来不吃反式脂肪酸的食物,蛋糕只吃动物奶油,尽管学校的蛋糕也不一定是植物奶油。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为了表明自己并非针对送蛋糕的家长,她还举了例子——关系很好的同事送的核桃,也被她转手送给了别人。

除此之外,她还严禁孩子吃任何垃圾食品,比如麻辣烫、肯德基等等。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我们还可以接受。但是这个妈妈接下来的举动,就让人无法理解了。

为了让孩子将吃下去的蛋糕“排”出体外,她竟然硬生生逼孩子喝下30毫升橄榄油、10毫升椰子油以及10毫升亚麻籽油!直到孩子哭着说:“妈妈,我以后都不敢了,谁给我都不吃了”,这个妈妈才作罢。

相较于蛋糕,喝油和催吐对身体伤害更大,但她却执意这样做。

也许比起蛋糕,这个妈妈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掌控欲——她要让孩子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不吃一口垃圾食品、一言一行都按照模板、交朋友也要征得父母同意,这样做真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吗?

答案显而易见,但是控制欲强的家长,他们的情感、思维非常不成熟,他们将孩子当成自己随意支配的“物品”,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他们将孩子与外界隔绝,任何事情都必须听自己的,否则就会用惩罚来树立自己的“权威性”。

就像这位妈妈,用催吐来惩罚孩子,留下的阴影也许会伴随孩子一生。经过她这么一闹,还有同学敢和她的孩子玩儿吗?

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实行控制的家长,得到的只是一个看起来健康、其实已经伤痕累累的孩子。

而这种高压锅式的爱,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亲子关系日益恶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定制的完美儿子

小伟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对于即将到来的毕业旅行非常期待,早早就与朋友做好了计划。

独自抚养小伟的单亲妈妈,对他的成绩非常看重:“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不要去旅行了。”

为了参加旅行,没考好的小伟,伪造了成绩单,并且成功骗过了妈妈。

就在他满心欢喜的迎接毕业旅行时,奇怪的事情却发生了。

第二天出门上学,小伟与同学相撞、没赶上公交车、坐上有百合花的出租车、与朋友讨论毕业旅行的事情、伪造成绩单。

所发生的一切都与前一天相同,小伟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的2天同样如此——难道他陷入了循环?

第3天晚上,妈妈拿出一个遥控:“你竟然伪造成绩单,我给了你3次机会,你都不改正。如果你继续这样,就会一直陷在这一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从此,小伟开始了被妈妈操控的生活——只要没有达到妈妈的要求,她就会按下遥控,重复这一天。

这种循环,对其他人完全没有影响,只有小伟和妈妈保留着每天的记忆。于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妈妈一次次地按下遥控。

连续10天,上一样的补习班、做同一张卷子,直到小伟学会所有内容,妈妈得意地称之为“赢在起跑线”。

面对这样的生活,小伟痛不欲生,他痛哭着请求妈妈,不要再控制自己。

然而,得到的只是冰冷的回答:“等你长大会感谢我的”、“只有我会永远陪着你”、“我都是为了你好”。

看着油盐不进的妈妈,小伟也麻木了,他机械地接受着安排,直到小兰的出现。

小兰与他完全不一样,父母非常尊重她——她可以染头发、可以在墙上随便画画。

小兰的出现,让小伟重新燃起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想法,两颗年轻的心也慢慢走到了一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然而,美好的初恋刚开始,就被妈妈发现了。

小伟吓得赶紧跪下,语无伦次地说着妈妈爱听的话:“我一定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求求你,不要按,不要按……”但妈妈还是按了下去。

第2天,小伟迫不及待地跑到小兰家,而小兰已经不认识他了。

因为没能参加毕业旅行,小伟已经失去了朋友,现在连小兰都不记得他了。

心灰意冷的小伟躺在浴缸里,拿起水果刀割向自己的手腕——他终于可以解脱了。

然而,当他再次睁开眼才发现,自己连死都做不到。之后,他一次次地尝试死亡,但都被妈妈“救”了回来。

终于,妈妈“赢”了,小伟放弃了反抗,按照妈妈的安排长大,成为了一名精英,这是电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里的剧情。

影片的最后,小伟终于偷出了遥控,而妈妈却冷冷地说道:“你以为遥控只有一个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影片到此结束,后面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小伟的眼中,我们看到了无法言说的绝望。

影片用科幻的形式,刻画了一个以爱为名控制孩子的母亲,不是恐怖片,却胜似恐怖片。

现实生活中,因为控制欲而产生的悲剧数不胜数,在宿舍了结生命的研究生、用丝带勒死母亲的15岁少女......

*给儿子请假玩游戏

《奇葩说》有过这样一个辩题:如果可以为你的孩子定制一份完美人生,你会如何选择?

但是,父母眼中的完美人生,就是孩子想要的吗?

傅首尔曾说过:“我妈非常高兴,我成了她灰暗人生中的唯一亮点,但是我心中的遗憾,又有谁会在乎呢?”

拥有自主选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首先,父母要适当放手,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

*的儿子有一段时间迷恋上了打游戏,她非但没阻止,甚至还跟老师请了假,让他在家痛痛快快地玩儿。

结果才3天,儿子就主动跟她说:“妈妈,我想上学,打游戏太没意思了。”

尝试过后,才知道是否真的喜欢,父母一味的阻止,只会激发逆反心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其次,父母要多爱自己,将注意力分一些到自己身上。

王菲作为一代天后,对子女的教育却很开明,她支持孩子的爱好,允许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

同时,她自己的生活也过得丰富多彩,并没有因为孩子就放弃自己。

就在外界质疑她作为母亲的合格性时,她的孩子都坚定地说:“她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妈妈。”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第三,作为子女,要向控制型父母说“不”。

年幼的我们,面对父母的“权威”,无法反抗。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一定要学会掌握自己的命运。

上个月,即将开始美好大学生活的女孩,突然发现母亲失踪了。连同母亲一起失踪的,还有她报名的资料。

原来,母亲不希望她报考现在的学校,就采用了“破釜沉舟”的做法。

庆幸的是,女孩通过与学校沟通等方式,还是如愿进入了心仪的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结语

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这种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一味的控制只会适得其反。

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留下不可治愈的伤害。

拥有自主选择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

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请适当放手,允许孩子追求自己的正当爱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pz/12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