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不少人会发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等一系列恼人的症状开始时不时“骚扰”一番,上述症状中医统称为秋燥。这个时候不妨为家人熬制一锅热腾腾的滋补粥品,不仅可以解燥还是秋季养生的绝佳选择。

中医常将秋燥分为两类:

一类偏于热,为“温燥”,初秋多见。

一类偏于寒,为凉燥,多见于深秋。

凉燥临床表现为初起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凉燥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舌苔薄白而干等,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寒燥症状。

对于秋燥,中医除了辨证治疗,还提倡食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级名中医崔公让在此为大家推荐一款食疗粥品——莲子百合麦冬山药粥,有4种中药材,百合30克,麦冬15克,莲子30克,山药30克,冰糖10克,粳米适量。

莲子百合麦冬山药粥的做法并不繁琐,按上述组方取药,干品需要用温水泡发,然后依据个人口味可酌情加减。将准备好的莲子、百合、麦冬、山药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冰糖和粳米,武火煮沸;添加少量水,文火炖约1小时即可。

●百合●为主药,性寒,味甘微苦,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功效。在临床上,百合常用于治疗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麦冬●乃块根,性微寒,气微香,味甘微苦,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在临床上,麦冬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等。●莲子●为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性甘、平,味涩,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功效。在临床上,莲子常用于治疗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等。●山药●薯蓣的块茎,河南焦作盛产,习称“怀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在临床上,山药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等。●冰糖●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粳米●具有温中和胃、益气止泄的功效,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燥、伤暑发热等。崔公让提醒,此食疗方中百合麦冬都有养阴润肺、生津清心的功效,再搭配莲子、山药、冰糖平补四大脏腑,助体内正气而祛外邪。若感受凉燥或眼睛干涩,可加枸杞、大枣;若皮肤干燥瘙痒或干咳较重,可加秋梨1个,洗净去核,蜂蜜适量;若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可不加冰糖,并且不宜多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官微征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pz/6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