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三月,谓之发陈”。陈,也就陈旧、陈积之意。在春季,由于大地阳气的上升,过敏原的增多,也容易诱发一些“老顽固”的疾病,比如习惯性的春季咳嗽。

  在咳嗽的时候,您可以试试按揉天突穴,可以帮助您告别这种反复咳嗽的烦恼!

止咳“开关”天突穴

  中医认为胸腔呼吸自然清气,谓之天;突,为灶突之义,即农村房子上的烟窗,有直上直下、穿通之意,就如气管中气体上下出入。该穴位于胸腔、处于气管之上,故命为天突。

  天突穴是任脉上的穴位,善于宣肺止咳、调理气机。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系宣发气机的功能失调,导致呼吸出入受阻而导致的。而天突穴刚好处于肺与气管交界,能够帮助肺气宣发,使得呼吸道的气机顺畅,从而减轻咳嗽症状。

取穴法

正坐取穴

天突在我们人体前正中线上

处于胸骨上窝

按摩法

  用指柔法,可以用食指或食、中二指并拢,点按天突穴上,稍用力往后、往下形45°角按揉,以舒适为度,避免用力过度刺激喉部,引起恶心呕吐不适。

  若由于受寒引起夜间喉痒干咳,可把姜片(约2厘米厚)置于穴位上,然后用指揉法,加强宣肺止咳的效果。

十大最佳润肺止咳食物排行

1雪梨

??食物简介:常见水果,因肉嫩白如雪,故得名。含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B1、B2、C、胡萝卜素等微量元素。

??润肺原理:白色入肺,故白色食物都对肺有保养功效。雪梨水份大,性略寒,可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润肺指数:★★★★★

2银耳

??食物简介: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

??润肺原理:同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更温润,比雪梨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同时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

??润肺指数:★★★★★

3蜂蜜

??食物简介: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蜂蜜的成分除了葡萄糖、果糖之种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

??润肺原理:蜂蜜的葡萄糖和果糖,人体最易吸收,还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有机酸和微量元素,性味甘、平,入脾、肺、大肠经,有滋养、润燥、解*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

??润肺指数:★★★★☆

4山药

  食物简介:多年生草本植物,块根圆柱形,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以及碘、钙、铁、磷等人体不可缺少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润肺原理:含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补脾养胃、补肺益肾。

  润肺指数:★★★★

5百合

  食物简介: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营养丰富,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

  润肺原理:这些生物碱成分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百合还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非常适合在干燥的冬天食用。

  润肺指数:★★★★

6豆浆

  食物简介:是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营养非常丰富,不同种类的豆磨成的豆浆还有相应的独特益处。

  润肺原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以及铁、钙等矿物质,除了易吸收,所含的麦氨酸还可防止支气管炎平滑肌痉挛,从而缓解支气管炎,减轻肺的负担。

  润肺指数:★★★★

7白萝卜

  食物简介:根茎类蔬菜,十字花科萝卜属植物。生食熟食均可,略带辛辣味。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C、莱菔甙等。

  润肺原理:民间素有“冬天萝卜赛人参”的说法。白萝卜中的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其性辛甘、凉,入肺、胃经,能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

  润肺指数:★★★☆

8柚子

  食物简介: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含有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P、胡萝卜素、钾、磷、枸橼酸等。

  润肺原理:性味甘、寒,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能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

  润肺指数:★★★☆

9莲藕

  食物简介:莲肥大的地下茎,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都可滋补入药。

  润肺原理:莲藕入肺、心、脾经。熟莲藕性味甘、温、无*,食用熟的莲藕可以补心生血,健胃开脾,滋养强壮,莲藕汤利小便,清热润肺。

  润肺指数:★★★

10葡萄

  食物简介:落叶藤本植物,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它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果实含糖量达10%~30%,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润肺原理:其中的果酸有助于消化,健脾和胃,还有更多有益元素滋养肝肾,润肺精,降火,通肠胃。

  润肺指数:★★★

关爱健康快乐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pz/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