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的领导。要推动*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作为居民群众的生活空间,城市小区是社区治理的基层基础。当前,城市小区普遍存在*组织功能不健全,业委会、物业等治理合力不足,居民主体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如何推动小区善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积极践行“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以近邻*建为抓手,建强小区*支部,织密城市基层组织网格,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从社区向小区拓展延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初夏时节,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墩街道东教社区怡景嘉园,小区*支部推出的“门口驿站”线上服务平台,成了小区居民谈论的新鲜事。

“现在家中漏水、灯泡不亮等小事都不用出家门口,用手机里的‘门口驿站’联系小区*支部就能解决,真的很便利。”作为一个有物业商住综合式小区,怡景嘉园日常管理琐碎事务多,*支部与物业联合开发“门口驿站”,不仅提高了小区服务质量,也增强了邻里凝聚力,在小区治理的关键时刻都有组织声音、*员身影和邻里互动。

这是延平区各小区*组织引领小区治理的一个生动场景。近年来,延平区深入推行近邻*建工作,运用*建“绣花针”串起城市基层治理“千条线”,把*的组织建到小区、楼栋,充分发挥小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引领业委会、物业、辖区单位、居民等近邻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成为城市基层善治强有力的“红色引擎”。

建强小区主心骨

打好治理先手牌

在延平区紫云街道剑津社区武夷香榭小区,*支部书记林文金正在为小区文化长廊建设忙碌着。征求居民意见、与社区和共建单位沟通对接,发动居民志愿者彩绘文化墙……原来破旧的架空层摇身一变成为集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功能的近邻活动场所。

武夷香榭小区是延平区一处商用与居住综合式开放小区,年小区成立了*支部,开启了*支部引领小区“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新模式。去年12月,退休老*员林文金当选为*支部书记,兼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在他看来,原本无物业失管的脏乱差小区,逐步变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成了省级绿色小区,*支部这个领头羊发挥了大作用,小区居民也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发生美丽蝶变。

“退休后,我就参与了小区管理,早已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特别是担任小区*支部书记后,感觉担子更重了。”像武夷香榭小区老林这样,由退休*员干部、小区在职*员、贤达人士组成的“红色管家”班子,成为延平区各小区治理的“主心骨”和居民邻里的贴心人。

“林书记,请您放心,管道就绕行铺设,从我家门前过吧。”在延平区四鹤街道百福小区,居民郑良金向小区书记陈登聪表态,愿意支持小区改造。

此前,延平区四鹤街道杨东社区百福小区改造雨水管道时,因管道设计铺设需沿居民楼顶层至一楼外墙,许多居民因担心下水管道年久有异味产生,都不愿意管道铺设经过自家外墙。在了解居民意见后,社区*委和小区*支部带领*员没日没夜挨家挨户宣传,以真情换真心,感动了楼栋居民。在小区*支部带领下,*员带头、群众支持,百福小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推行近邻*建工作以来,延平区强化对城市基层*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构建“区委—街道*工委—社区*委—小区*支部—楼栋*小组”五级组织架构,建立了个小区*支部,个功能性*小组,打通了*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最后一米”。结合“七人普”工作,各社区*委详细了解小区的离退休老*员、在职*员、小区*员、驻区单位*员等情况,摸清家底,建立台账。通过鼓励热心公益的离退休老*员担任小区*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在职*员到居住小区报到担任楼栋长、网格员,选优配强了小区*组织,推动小区*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为小区治理打牢坚实的基础。

打好共建组合拳

壮大治理朋友圈

这两天,在延平区江南社区的青少年宫内,共青团延平区委正在举办“传红色基因、爱工匠精神”红领巾学*史系列活动。20多名小区少先队员一边听讲解员讲王台八角楼的红色故事,一边亲手建造“八角楼”模型。

把群团阵地建到小区,是延平区推动全区资源力量下沉,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推行近邻*建以来,延平区充分“撬动”融合智慧,探索建立机关单位、商会企业、群团队伍、*代表、人大代表、*协委员等“六进小区”近邻工作机制,把资源导入小区、队伍下沉小区、服务贴近小区,建立起组团式、菜单式、嵌入式的服务矩阵,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这种法律加心理服务的普法沙龙形式非常新颖,老师讲解的案例生动,贴合实际,容易理解,将对自己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在延平区水南街道豫轩里小区,延平区妇联与小区*支部联合开展的“延平百合姐姐法理家庭服务进小区工程”活动得到居民的积极回应,踊跃互动。活动邀请心理教师、律师从心理学角度对家长的不同言语及行为在感受、信念、行动上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及伤害进行分析,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小区居民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区妇联副主席吴玉表示,为更好服务邻里,区妇联结合“学*史办实事”主题,制定近邻*建“‘她’服务到身边”系列活动菜单,各小区结合居民意见“按需点单”,努力把服务活动办到居民的心坎上。

“六进小区”,签订“共建盟约”,延平区打通了各方资源力量服务小区治理和服务的一个个特色通道。驻小区企业主动腾出场所与小区共享、出资举办邻里活动,*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结合实际向上级组织提出小区建设提案、议案,机关单位联建小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人口普查等重大治理工作……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社区青少年宫组织学*史建模活动。

如今,延平区“六进小区”活动成效初显,在各小区打造出青年之家、“青憩”小屋、爱心驿站、四点半学堂、妇女微家、文化长廊、青少年科普工作室、校外辅导员工作室等近邻阵地个,下沉小区的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队伍多支,参与小区联建的机关单位个,累计开展楼院*课、人工智能创客、创业沙龙、公益课堂等联学共建活动场次,举办助老扶困、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场次,共同谋划近邻项目个,解决小区治理问题个。

出好邻里连心招

凝聚治理向心力

“我觉得,我们小区应该规范停车问题,现在小区建得这么好,车辆乱停放太影响小区形象了。”在延平区江南社区豫轩里小区的邻听园里,小区*支部、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和居民代表就乱停车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豫轩里小区居民的私家车辆不断增加,原有地下停车位已无法满足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居民“见缝插车”,给居民出行、小孩玩耍带来了安全隐患。

“我们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把参与权与决策权交给居民,顺利建起停车系统、规划路面停车位。”豫轩里小区*支部书记沈仲连表示,*支部、业委会、妇女微家、物业四位一体联动,在小区群众经常聚集区域建立邻听园,多渠道收集居民想法,通过共商、共议、共建方式推动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以解决,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小区事、邻里议、一起办。在延平区,小区*支部多方联动,建设邻里连心园、议事亭、睦邻点、“微心愿”墙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zw/11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