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茶画

清初,正统派“四王”和个性强烈的“四僧”引领画坛,康乾时期全国经济中心扬州成为艺术家谋生计的最佳之地,各路艺术精英云集,“扬州八怪”应运而生。年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扬州的地位为上海所取代。异彩纷呈的茶画见证了那个时代的风尚。

InearlyQingtheFourWangs(WangShimin,WangJian,WangHuiandWangYuanqi),adherentstoartistictraditions,definedthepaintingcircleinconjunctionwiththeFourMonkPainters(ShiTao,BadaShanren,KunCanandHongRen)whowererenownedwiththeirnovelexpressionsofcurioustemperamentsinpainting.ThecityofYangzhouhostedtremendousvolumeoftradeinartsasitrosetothemajorecon-omycenterduringtheHighQingPeriod,attractingartistsfromallwalksoflife,andartistgroupliketheEightEccentricsofYangzhouwasformed.AftertheOpiumWarsin,theroleofYangzhouwasgraduallyreplacedbyShanghai,anearbyportopentoforeigntrade.Thevoguesthroughoutdifferenteraswerewellreflectedinthecontemporaneouspaintingsoftea.

清担当行旅图轴

纸本墨笔

纵厘米横29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担当,名普荷,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国变后,礼无住老人出家,遍参吴越诸名宿。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

《行旅图》中,人物虽很小,但有趣可爱。画城外一人骑驴,一人挑担,扁担前端挂有茶炉,挑担者左手持扇,正应了“笔床茶灶总随身”之语。

清担当山水图轴

纸本墨笔

纵.8厘米横5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担当山水图册页

十六开之十四

绢本墨笔

纵25.2厘米横24.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山水图》描绘下棋烹茶观景于山水怀抱中。画面右上自题曰:“不识何代山,*斑上绫絹。若是《辋川图》,记取茱萸沜。担当。”以意笔墨韵表达云烟出没的石矶上风炉烹茶,三五好友相与为乐的场面。

清担当携琴访友图卷

纸本墨笔

纵26.58厘米横厘米

云南省博物馆藏

《携琴访友图》画船系在岸边,岸上置风炉、扇、火箸等烹茶器具,一人携水壶正要烧水,一人双手靠几案,像是等待约客。而画面左部树丛中高士策杖,僮子携琴依随,正赴约行进中。水墨笔意表达了江天浩淼,瀑布泉流,树色苍苍,大自然中携琴访友的茶会禅意。画面右上有款:“满眼百杂碎,一笔打合了。此是指头禅,天下皆不晓。担当。”

清担当烟云供养图卷

纸本墨笔

纵27厘米横厘米

此卷绘六人水边弹琴款话烹茶品茗的茶会场景。

清萧云从石磴摊书图

纸本墨笔

纵厘米横66厘米

北京荣宝斋藏

萧云从(—),字尺木,号无闷道人,晚称钟山老人,安徽芜湖人。善画山水,体备众法,笔意清疏韶秀,晚年放笔,自成一格。

《石磴摊书图》,山峰峻厚,气势雄壮,是全景山水的法式。山中茅舍二栋,松树数株,飞瀑汇潭,石桥凌跨。二高士盘坐于石磴之上,高谈阔论;稍远处,一僮子挥扇煮茗,以应高士陆羽之嗜。图上自题七绝一首,诗云:“摊书石磴意逍遥,松下时听燕语娇。山间不知昨夜雨,瀑飞如练出丹霄。”款署“己酉初夏,七十四翁云从”。

清萧云从纳凉竹下

册页

山水图第一开

纸本设色

纵22.8厘米横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纳凉竹下》,画洞壑竹林下,一人坐石上,僮子水边烹茶对语。笔意简淡,风格轻灵秀逸。自题:“纳凉竹下。仿范中立意也。”钤“无闷”白文印。

清萧云从关山行旅图(局部)卷

纸本设色

纵26.6厘米横.5厘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关山行旅图》,画高山、瀑布,山麓屋宇数进,泉流相绕,屋中二人对坐,边屋中一人备茶,屋前松下有二马,大约为屋中二人关山行旅之坐骑。

清顾见龙秋闲论古图轴

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68.5厘米

《秋闲论古图》是描绘文士聚会赏古之作。岸边园林中,三文士围坐案桌前品画,身后案上放满琴、青铜器等,画面左下方二文士正来赴约,身后有二僮子携琴和捧青铜觚跟随,当然,茶是不能少的,画面右下方有二僮子煮茶来佐助聚会。

顾见龙(—后),字云臣,自号金门画史,江苏太仓人,一作吴江人,居虎丘。描绘人物细致传神,注重人物的神气和动势,笔力劲健,画法近梁楷、戴进、吴伟一路。

清石涛看山图

纸本设色

纵.6厘米横54.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石涛(—),广西全州人,明靖江王后裔,幼年遭变,逃生出家为僧。原名朱若极,法名原济,字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半生云游,以卖画为生。晚年定居扬州。

石涛也是爱茶之人,有“为佛茶一瓯”之句。此山水画虽未直接画茶,但在款中,“一茗一香,消受此中三昧”,以品画如品茶,寻求知音来解释画作。此图题款:“余画,当代未必十分足重,而余自重之。性懒多病,得者少。非相知之深者,不得。得者,余性不使易,有一二件即止。如再索者,必迟之又迟。此中与者、受者,皆妙。因常见收藏家,皆自己鉴赏,有真心实意存之案头。一茗一香,消受此中三昧。从耳根得来,又从耳根失去,故余自重之也。身后想必知己更多。似此时,亦未可知也。知我者,见之必发笑。清湘陈人石涛写并识,大涤堂下。”

清石涛真州往广陵图

纸本设色

纵.4厘米横45.2厘米

西安美术学院藏

此画为清康熙十四年(年)石涛与友人茶话后回到寓所,意犹未尽,兴之所至之作,直抒由真州到广陵的旅途所见及感受,画右上题款:“仪扬取便如屋里,朝发真州暮广陵。一觉天明齐到岸,两头相见一般凭。予于乙卯年客居维扬,友人邀予往真州,次日即登夜行船,将近天明已至扬州馆驿。随即进城茶话,不知往返之劳。归寓,援笔作此图意,并书拙句以博一笑。清湘大涤老人拟意。”画面上浩荡的长江呈S形构图,一船顺流而下,两岸塔影房舍,芦苇林木,淡彩笔墨充满生机,画外却传达出依依的茶情。

清石涛墨醉图

册页

十二开之一

纸本设色

纵32.2厘米横2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石涛书画杂册之一

册页

纸本设色

纵38厘米横24.5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墨醉图》画茶壶梅花,自题:“庙后秋茶发细香,窗前枝影斗明妆。未妨水厄传新语,好与梅精作醉乡。石涛。”钤“瞎尊者”朱文印。

书画杂册,之一画云深处山麓的屋内,临窗有一文士,也许就是石涛自己。画面右上落款点名了主题:“岁时催朽木,疏雨浸邗沟。意与谁同识,书来破我愁。香生茶鼎沸,花落酒杯浮。遥忆隔溪水,归云殿阁收。”在这旷无人烟的深山独处,摧枯拉朽的秋风秋雨令人浮想联翩,雨浸漫了江淮运河,只有品茶作书来暖怀遣孤。

清吕学茗情琴艺图(局部)卷

绢本设色

纵41厘米横厘米

青岛博物馆藏

《茗情琴艺图》以西湖堤岸为背景,工笔细写藏书家郎庭极(—)闲暇时品茗赋诗的情形。郎庭极亲题“茗情琴艺图”叙述其情。

吕学,字时敏,号海岳,乌程(今浙江湖州)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

清吕焕成蕉阴品茗图轴

绢本设色

纵92厘米横42.7厘米

西安美术学院藏

《蕉阴品茗图》表现的品茶情景和茶具,与现在类似。园林中,蕉荫下坐三人。石案前一官人坐石上持盏品茗,案上放着三把紫砂壶和盛满茶水的公道杯、茶盏。中间一人双手端紫砂茶壶俯身要给官人。官人对面的绣墩空着,石案上有茶托,放着两盏茶。画面左下部有一人,坐地上执扇对风炉烧水。风炉旁的石案上放着茶盘,茶盘上合扑着茶盏。此画线条圆劲,设色古雅,人物神态生动。

吕焕成(—),明末清初画家,字吉文,号祉园山人,浙江余姚人,善画人物、花卉,兼工山水。

清梅清瞿硎石室图轴

纸本墨笔

纵.5厘米横6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梅清(—),字渊公,号瞿山,安徽宣城人。与渐江、石涛并称“*山三巨子”。

此图画*山边的瞿硎石室。深山古洞中,一高士抱琴趺坐蒲团上,蒲团左边和身后的榻上有书和卷轴,蒲团右边一僮子持扇对鼎烹茶。石室前松萝垂掩,巨石奇峭,清泉潺潺。画面左上题有:“我来寻石室,千古忆瞿硎。丹液何年熟,松根长茯苓。仿松雪笔意,写瞿硎石室之图。梅清。”瞿硎,东晋太和年间人,大司马桓温屡招不出。梅清画此图是表明自己志向,以东晋名士瞿硎自寓。

清梅清*山图之八

册页

纸本设色

纵26厘米横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名山出好茶,*山是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山毛峰的产地。此为*山图之八,用水墨画即将开采茶叶的*山春景。梅清题诗日:“曲径城头转,群峰杖底开。采茶时已近,烧笋客重来。鸟语通山履,松声落酒杯。旧游成白发,刻竹第三回。同绮老诸公集问*山仿佛图此。瞿山清。”

清叶欣山水图之六

册页

纸本设色

纵14.4厘米横1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清叶欣山水图之七

册页

纸本设色

纵14.4厘米横1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叶欣(17—18世纪),字荣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擅山水,学宋赵令穰法,复师明姚允在之意,能独抒性灵。为“金陵八家”之一。

此两幅品茶山水册页,布局空旷,用笔轻灵,墨色淡雅。山水图之六,所画只占画面一小角,两棵树旁,潺潺溪流,一文士拥书席地而坐,转头背对画面,向天际望去。一僮子烧好水,泡好茶,捧茶壶向他而来。画面幕天席地,景致悠远,意境秀雅,具所谓“淡远又淡远,淡远以至于无”的韵味。山水图之七,用陆心源在其《穰梨馆过眼录》中记述的“秀澹精微四字,堪为荣老传神点睛”来描述非常贴切,这种韵味正是茶的韵味。

清孙璜松泉人物图

扇面

金笺设色

纵16.1厘米横48.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祝寿扇面,画山中瀑布前、松林下煮茶品茗聚会的幽情。三人围坐石上谈得正投机,画面左方还有一人来与他们相会,右下方有一僮子对风炉煮茶,左上方自题:“丙午夏日写祝象翁先生寿,孙璜。”钤“孙璜尚甫”白文方印。

孙璜,清初画家,字尚甫。擅写意人物。

清孙璜幽篁茗事图

册页

仕女图十二开之四

绢本设色

纵25厘米横31厘米

天津市文物公司藏

《幽篁茗事图》绘写湖边幽篁下、奇石上,三女子焚香、煮茶、品茗、读书的赏心乐事。

清孙祜陶谷烹雪图

册页

雪事十咏十开之三

绢本设色

纵32.2厘米横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陶谷烹雪图》绘写皑皑玉嶙峋,树树梨花开,乾炉烹白雪,对坐品茶来之景。所画故事据《事文类聚》载,宋人陶谷得*太尉家姬,偶烹雪茶。陶曰:“*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销金帐里,共饮羊羔美酒,浅斟低唱而已。”后有所谓“烹雪应凭陶学士,辨泉好待陆仙人”这一将陶谷与陆羽二茶人并列的对联。孙祜,乾隆时供奉内廷,江苏人。工人物,山水师法王原祁。

清汪中蕉荫品茗图

册页

绢本设色

纵30厘米横27厘米

南京市文物商店藏

《蕉荫品茗图》绘写蕉荫下一文士傲坐竹榻上,放下书展望前方。文士右边太湖石后有三僮子在备茶,一持扇对风炉烧水,一执壶泡茶,一前去给文士奉茶。画面上三僮子画得很小,以衬托文士不凡的气度。

清温光启携琴啜茗图轴

绢本设色

厘米横93.1厘米

山东博物馆藏

《携琴啜茗图》绘云鹤松山中携琴访友、煮茶品茗的幽情胜景。画面左上款曰:“树深新日在,独鹤见扉开。谁愿闻居者,惟应二仲来。高传郎句,书为温光启。”“二仲”指汉羊仲、裘仲。《初学记》卷十八引汉赵岐《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裘仲从之游。二仲皆推廉逃名。”后用以泛指廉洁隐退之士。

清曹垣石屋观泉图

绢本设色

纵.9厘米横42.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石屋观泉图》绘岩壁中瀑布飞挂而下,瀑布后沿石阶而上,岩洞中一文士坐石案后,持笔运思作文,案侧有风炉煮茶,以助文思。

清戴本孝平台幽兴

册页

山水十二开之十

纸本墨笔

纵21.8厘米横1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平台幽兴》绘临泉高台上垂钓、品茗、观泉的幽兴。梧桐树下高台上,有高低两个石案,一置茶壶、茶杯,一置风炉、茶铛和茶碾,二人居高品茗观泉,山水之中充满诗情画意。戴本孝(—),字务旃,号前休子,一生布衣,隐居鹰阿山,故又号鹰阿山樵,安徽休宁人。绘画多写*山胜景,擅用干笔,意境清旷,趣味高逸。

清颠道人花果图(局部)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花果图》绘写笋、菇、茶壶、茶杯、百合、葡萄、荸荠等日常食物和器具,随意轻松,寥寥数笔,但生机迥出,有超以象外,得其圜中之笔趣。起首部分款“松根蒸菌笋抽芽,庙后茶香泼紫砂。剜得碧龙精一串,并刀红破剖浮化。”颠道人,相传姓胡,明亡后为道士,南京人,流寓扬州。山水潇洒,花卉奇古。书法学李嬋,诗画俱有石涛风度。

清萧晨课茶图

册页

禅隐图十开之六

纸本设色

纵19厘米横2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课茶图》画一文士坐水边石上啜茗,侧身看僮子煮茶,僮子对炉扇风,回头听文士指导茶艺。右上题“课茶声细炉中雨”。“炉中雨”指水沸声,宋罗大经有写水沸之句“松风桧雨到来初”。萧晨(—后),字中素,号灵曦,江苏扬州人。工诗,善画山水、人物,师法唐宋传统画法,功力极深。

清夏英品茶图

绢本设色

纵84.7厘米横4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品茶图》画二高士分坐于奇石案两侧品茶,案上有紫砂茶壶,还有一盆灵芝,有祝寿的寓意。画风近似陈老莲。画面左上题“庚戌腊月写祝,子文道长兄,祈教正。柯溪弟夏英”。

清叶衍兰袁枚十三女弟子请业图(局部)卷

纸本设色

纵32.5厘米横.8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图绘袁枚挥毫品茗,有女弟子在他周围受教。

袁枚,清代性灵诗派的倡导者,于壮年辞官隐居随园。一生致力于文学,所著《随园食单》对于茶叶方面的评述颇为独到,是位知茶、爱茶的品茶、评茶专家。

清高简静坐啜茶香轴

绢本设色

纵74.2厘米横46.5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静坐啜茶香》画院落中一屋宇面水而立,屋内一人拥书趺坐于榻上,旁边廊上有一人正走来奉茶。屋旁松树、芭蕉、修竹相抱。画面构图简练,笔意古朴,设色雅致,意境清幽。左上自题款:“四月山家处处忙,隔邻分得焙茶香。幽人静坐闲无事,但觉山中夏日长。仿赵文敏笔法,并题于纪胜堂。德园高简。”自题款右有金俊明(一)题和诗:“待漏趋朝底事忙,异书香胜御炉香。山深昼静人来少,啜茗开函意味长。庚戌清明日题于碧桃花下。耿庵金俊明。”

高简(—),字澹游、德园,号旅云,自号一云山人,江苏苏州人。能诗,工山水,摹法元人,甚为简澹,而布置深稳,风味清巧可爱。

清朱珏德星图轴

纸本墨笔

纵.2厘米横5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德星图》画贤士雅集,烹茶品茗的场景。一束玉带者率众学生造访一德高望重的老者,二人坐着品茗叙旧,画面呈现一派祥和的气氛。右下方石案上正在烹茶。德星,比喻贤者。画面右上自题:“德星聚图。邗樵朱珏。”下钤白文“朱珏之印”和朱文“二玉”印。

朱珏,字二玉,清康雍乾年间扬州画家。工山水、花鸟,人物法陈洪绶而略有所变。

清严湛赏音图(局部)轴

绢本设色

纵30厘米横21.2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严湛(生卒年不详),字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陈洪绶入室弟子,善画人物、花鸟。

《赏音图》绘郁郁苍松下一女子抚琴奏乐,夫妻品茶赏音,俨然一幅其乐融融的祝寿图。右上题款:“赏音图。稽山严湛写寿。”

清严湛松下对饮图

扇面

金笺设色

英国伦敦莫斯公司藏

《松下对饮图》画松下二人在石几上品茗,松石后菊花盛开。扇左上题款:“癸卯仲冬画于长安,稽山严湛。”此画风格出自陈洪绶。

清俞培煮茶读经

册页

写经图七开之一

纸本墨笔

纵22.9厘米横27.3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煮茶读经》图绘查昇(—)趺坐于地,倚靠奇石读经,神态安详,僮子正于风炉前烧水泡茶,回眸看着主人。画面墨色淡雅,线条秀逸,人物神态生动。

清吴历等人孟君易行乐图卷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孟君易行乐图》为吴历、顾在湄、*深、*山锡、张-鹄和张裕等人合作而成,绘写孟君易逍遥山水、品茗为乐的情致。卷后有多人题赞,如“几株松,一片石,流泉涓涓茶烟初”;“青山寂寂水粼粼,羽扇茶铛乐此身”等。

清吴历仙山楼阁图

纸本设色

纵.1厘米横42.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仙山楼阁图》绘烟云舒卷,山石隽永,楼阁掩映,松树劲挺。用笔细谨,设色清丽,为吴历青绿山水之佳作。自识:“家本眉山一老禅,烹茶介寿小春天。不劳西望传青鸟,自爱东栖托白莲。庭觉种松将百尺,厨逢施粟未三钱。今朝六十蒲团过,梅萼先舒月又圆。乙卯年(年)小春十有四日也,延陵吴子历。”

吴历(—),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常熟(今属江苏)人。为“清初六家”。

清王翚秋树昏鸦图

纸本设色

纵厘米横7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被称为“清初画圣”,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合称“四王”。

《秋树昏鸦图》以唐寅诗意构画境,绘茂林修竹中水阁品茶情景,将宋李成的寒林昏鸦、赵大年的湖天垂柳,元王蒙的修竹远山等典型图绘景物融于一图,体现出作者晚年特有的画风,为其一生师古、临古后演化所得。自识:“小阁临溪晚更嘉,绕檐秋树集昏鸦。何时再借西窗榻,相对寒灯细品茶。补唐解元诗。壬辰正月望前二日,耕烟学人王翚。”作者时年八十一岁。

清王翬访刘松年竹院逢僧图(局部)

册页

仿古山水图十二开之一

絹本墨笔

纵28.3厘米横44.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绘溪流边,松林修篁下,三人席地品茗。画面右上款:“刘松年竹院逢僧图。王翚。”此青绿山水的笔法具有南宋刘松年的细润和王翚自身的灵动风格。

清王翬石泉试茗

纸本墨笔

纵96.7厘米横60.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有王蒙山水特色,高山流水,山麓有茅屋数间,一僮子在庭中煮茶,茅屋中一人趺坐于蒲团上,山前一人策杖来访。画的左上自题款:“石泉新汲煮砂铛,竹色云腴两斗清。为问习池邀酒伴,何如莲池觅茶盟。丙子立冬后三日仿香光居士笔意。耕烟散人王翬。”表明王翬认为“酒伴”不如茶友,对东晋慧远白莲社“茶盟”参禅悟道的推崇。画面右上方有乾隆帝题款:“崇山为障带清池,取水烹茶便且宜。着个胎仙茗鼎侧,知伊善反魏家诗。壬寅仲秋中垸御题。”

清杨晋豪家佚乐图(局部)卷

绢本设色

纵56.2厘米横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豪家佚乐图》写春、夏、秋、冬四季豪门享乐生活。此为夏季部分,画仕女品茗论画。树下两个发髻高绾、雍容华贵的妇人正闲坐在桌前,她们像是在望着前面那个举扇扑蝶的儿童,又像是正听着照看小孩儿的仆人上前禀告什么;旁边站立的女子,也像在对手持凉扇的仆人吩咐着。在玩耍的儿童旁边,一个仆人正在挥扇煮茶。人物神态静穆,园林环境清幽,足以驱炎消夏。笔墨工致,疏密得体,设色明丽。

杨晋(—),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又号谷林樵客、鹤道人,署野鹤,江苏常熟人,王翬入室弟子。王翬出游,杨晋必随行。作图凡有人物、动物及点景,皆由杨晋补绘。

清*应谵陋室铭图(局部)轴

絹本设色

纵.3厘米横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陋室铭图》画会友品茶。松林下屋内有四位文士,坐于长案前翻阅讨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可谓知音。两旁一僮子抱琴,一僮子捧书。侧室有一僮子,在风炉上烧水准备泡茶。

清蒲室叡青松阴里斗新茶轴

絹本设色

纵.8厘米横47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青松阴里斗新茶》是画家蒲室叡在辛丑年夏闭门谢客,仿唐伯虎笔法所作。左上自题款:“三春端只是看花,破夏还来野老家。美杀此间无俗事,青松阴里斗新茶。辛丑夏润,闭门谢客,追模六如居士笔法于西崖草堂。童心道人蒲室叡。”画面秀雅清丽,悠悠的清流边,高高的松林下,两个僮子烹茶、奉茶,各司其职,四位文士席地而坐,品评新茶,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清王树谷唐人较书图

絹本设色

纵73.7厘米横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王树谷煮茶图

年轴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44厘米

中央美术学院藏

王树谷(—后),字原丰,号无我、鹿公、石屋、石屋居士,又号方外布衣,晚号栗园叟、慈竹君、一笑先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工写人物,重视表达人物的神态,所作衣纹轻圆秀劲,又具深厚浑朴之质,设色古雅,笔法出自陈洪绶而有所变化,得其清稳,线条流畅,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人物画家。

《唐人较书图》画园林中三文士在石案前讨论校书,树荫下僮子煮茶,以助文思。画面左上款:“拟唐人较书图,以元人小景补之。时雍正八年,秋八月,寒露三日。八十有二老人王鹿公识于谦堂。”《煮茶图》绘梧桐树下,一文士伏于石上,啜茗后,眼帘低垂看小僮扇风煮茶,听叶落秋声,若有所思。画面左上题“雍正七年己酉小满后二日,八十一叟王鹿公书画于萍轩”。

清王树谷文章四友图

绢本设色

纵.5厘米横厘米

杭州西泠印社藏

清王树谷四友图

絹本设色

纵66.7厘米横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两幅《四友图》画的是唐代武后时,号称“文章四友”的四位唐代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围坐在书案前赋诗雅集。右边的《四友图》中有三位僮子煮茶、倒茶、捧茶以助文思。画面左上款:

“四友图,七十四叟砚外王无我搨于栗园慈竹馆,

清陈馥梅花茗具图

纸本墨笔

纵.6厘米横28.3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梅花茗具图》以水墨写梅花茶壶,画面左上题“若逢仝、羽携来去,倾倒山中烟雨春。幸有梅花同点缀,一枝和露带清芬。乾隆强圉赤奋若之秋七月,雨窗写为圣翁先生、元老大兄清鉴。晚翠道人馥。”

陈馥,字松亭,号晚翠道人,杭州人。与陈撰(—)同时,从之学写生,得其法。

清倪骧、张宗苍*鼎像

纸本设色

纵62.2厘米横.6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鼎像》以画家*鼎手持书卷坐于山水之中,僮子烹茶其中,来表现人物对大自然的亲情。画面右上款曰:“尊古夫子大人玉照。乾隆九年甲子清和受业张宗苍布景。”画面左下款为:“石门倪骧写。”

*鼎(—),字尊古,号旷亭,又号闲圃、独往客,晚号净垢老人,江苏常熟人。善画山水,临摹古画,咄咄逼真,尤以摹王蒙见长。后学王原祁,一变其蹊径。笔墨苍劲,画品超逸。

倪骧,字学圃,石门(今浙江省桐乡市崇福镇)人。善绘画。

张宗苍(—),字默存,江苏苏州人。师承清代娄东画派的传人*鼎,善画山水。

清袁江米家书画船

册页

山水楼阁图八开之一

绢本设色

纵38.6厘米横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品茗以天地为家,不局促于一室,茶具随身而带,品茗随时随地,尤喜花前月下,林泉石上,赏云卷云舒,观“山水不墨千秋画”,品“流水无弦万古琴”。得天地清气,极宇宙大观。《米家书画船》正有此意。“沧江静夜虹贯月,定是米家书画船”,是诗人*庭坚戏赠米芾的诗句。米芾喜蓄古画名迹,行止不离,并在自己的船上刻“米家书画船”五字,自言“满船书画同明月”,船中随时可以烹茶品茗,浏览风月,鉴赏书画。

袁江(2—),字文涛,号岫泉,活跃于清康熙至乾隆时期。他的山水楼阁界画,以风格华丽、严谨而独树一帜。

清蒋溥御制诗意图

纸本设色

此图绘高山流水、松竹梅下,三人围坐品茗,僮子正于风炉前煮茶,意境清幽。

蒋溥(—),清朝大臣、画家。字质甫,号恒轩,江苏常熟人,大学士蒋廷锡长子。善画花卉,得家传。是蒋派花鸟画艺术的重要代表。

清陈字煮茶图

絹本设色

纵28.5厘米横厘米

中国美术学院藏

《煮茶图》画二僮子,一备茶,一陈古玩,等待文士来品古茶会的场景。画卷左部题有“五泄樵人陈无名写于清阁之怀山草堂。岁在丁卯”。

陈字(—?),字无名,号小莲,浙江诸暨人,陈洪绶第四子。个性孤傲,不谐于俗。继承家学,能诗文,擅人物、山水、花鸟。

清禹之鼎、张鸾芙屿先生图卷

纸本设色

纵34.7厘米横89.6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此画绘枫叶红了的秋色,配文房四宝和二僮子烹茶,体现芙屿先生的不凡气度。

山崖下,石案上茶炉烧水,边上放有水方、紫砂壶、茶盏等。一僮子双手握扫帚,扫来枯叶,用作茶炉烧火;一僮子右手持扇烧水,回头望主人。主人手持拂尘,舒坐于地,边上石案上放着文房四宝。画面右边石上隶书款“广陵禹之鼎为芙屿先生写照”。画面左边崖上楷书款“林间煮茗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古宣张鸾写景”。画中人物富有神韵,用笔轻松自然,刻画精到,显示了画家的功力。

禹之鼎(—),字尚吉,号慎斋,江苏兴化人。擅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尤精肖像。

清金廷标品泉图

纸本设色

纵58厘米横7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廷标,清代画家。字士揆,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写真,并能妙绘人物、仕女及花卉。

《品泉图》绘月下林泉,一文士坐于靠溪的垂曲树干上啜茗,神态悠闲,一僮蹲踞于溪石上汲水,-僮于竹炉前燃炭。画面上明月高挂,清风月影,品茗赏景,十分自在。画上的烹茶道具有竹炉、茶壶、四层提篮(挑盒)、水罐、水勺、茗碗等,斑竹茶炉四边皆绑提带,四层提篮内可容烹茶所需诸品,如茶叶、木炭等。可以想见,图上的这套茶器是外出旅行时用的。

清金廷标仙舟笛韵(局部)轴

纸本设色

圆形直径71.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仙舟笛韵》右上有清乾隆帝题诗款:“倚树持杯性不羁,浇书一晌坐闲时。底须佳客资商榷,品格由来贵自知。庚戌新正下浣御题。”左下为自题款“臣金廷标恭绘”。

清茅鏖听泉图

絹本设色

纵厘米横50厘米

德清县博物馆藏

《听泉图》绘清康熙年间德清俞氐肖像,背景为松树瀑布,配以僮子取泉烹茶,表现主人的清逸。

茅鏖,字天石,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工山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线条简练挺拔,设色沉着妍美,气韵古逸静雅。

清佚名天伦之乐

纸本设色

此图绘花园中一家人的天伦之乐:垂柳梧桐下,双亲端坐于石上,一儿双手捧茶给双亲,一女拿烟管在侧侍立,另一儿持书向双亲走来。画面上荷花盛开,荷风送香,亭台、假山点缀以修竹、芭蕉,一派温馨祥和的气氛。

清丁观鹏乞巧图(局部)

纸本墨笔

纵28.7厘米横.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乞巧图》画女孩们准备茶果,欢度乞巧节的热烈场景。农历七月初七曰是乞巧节,也叫“七夕节”或“女儿节”,是女孩们祈求七仙女使她们心灵手巧的节日。画面左部绘屏风坐榻,女孩们相与说笑,榻上有围棋,一女孩在榻前点亮了烛台。画面右部的长方形大桌案上摆满各式器皿,桌案边烛台高照,桌案前炉火正旺,女孩们等着水沸泡茶,有提紫砂壶的,有拿杯盏的,还有端来果品的,忙得不亦乐乎。此白描画清纯雅洁,线条流畅精到,人物姿态轻柔,画出了浓厚的节日气氛。

清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绢本设色

纵30.5厘米横.5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丁观鹏,顺天(今北京)人,雍正、乾隆间供奉内廷。善画释道、人物和山水,画学同宗丁云鹏,有出蓝之誉。画风工整细致。

《太平春市图》画新春佳节里河岸边的集市场景,亲朋相见,互贺新禧,有卖鞭炮的,有演戏的,有卖工艺品、玩具的,当然,少不了买卖茶饮与茶点的。茶贩在松树下用大茶壶烹制茶饮,有三人就地品茗,天南地北热聊人间欢乐,气氛祥和。

清丁观鹏摹仇英西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

纵95.1厘米横43.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为丁观鹏摹写仇英原本,原作为水墨,摹本变为设色,且用笔的工细超过原作。画面右下部有自题款:“乾隆十三年五月,臣丁观鹏奉敕摹仇英笔意”。

清陈枚三月对弈亭间

册页

月曼清游图十二开之三

绢本设色

纵37厘米横3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陈枚(约—),字载东,号殿抡、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松江)人。清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工山水、人物,追宗宋元,具有传统功力,并参用西法,用笔精妙。

《三月对弈亭间》绘庭院中杏花吐艳,修竹倚石,石旁一轩,内有佳丽五人,两人对弈,三人观战。门前一人捧茶壶、茶盏,一人捧茶点盒,前来上茶。人物造型婀娜多姿,敷色艳而不俗,画面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清陈枚十一月围炉博古

册页

月曼清游图十二开之十一

絹本设色

纵37厘米横31.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十一月围炉博古》绘冬日里佳丽八人读画于堂上,窗外寒梅绽放,室内炉火正红,围炉品茗,其乐融融。

清程致远茗壶枣枝图

册页

蔬果墨迹图之三

纸本墨笔

纵30.2厘米横41.5厘米

常熟博物馆藏

《茗壶枣枝图》画茶壶一双,壶左枣一枝,左上角题行草款“茗壶奇古,枣枝肥大。道者家风,清真可爱。奇哉齿牙,咬他不坏”,下钤“程致远”白文印和“南溟”朱文印。

程致远,清康熙、乾隆年间人,字南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擅水墨花果、人物。传世画作有康熙五十九年(年)丰溪吕世镛怀永堂刻《第六才子西厢记》。

清王蓍观泉试茶

册页

苕源吏隐图十开之五

纸本设色

纵21.2厘米横3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王蓍(—年后),字宓草,号湖村,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居金陵(今江苏南京)。山水得*公望笔意,擅花鸟,兼工书法、篆刻,与兄王槩齐名。著有《芥子园画传》。

《观泉试茶》绘写悬崖飞瀑喧豗、高士观泉啜茗于石上、三僮子取泉煮茶的胜境。画面右边题款:“危圻千寻石,高悬百尺泉半空。吹雨下晴天挹取,飞流,嗽齿向岩边。夏日炎难到,清秋气肃状看云,坐石听潺湲敲火,携铛,试茗且留连。嗽瀑,调南乡子。湖村蓍。”左上方有松迟和词:“好是岩垂石,搜众瀑溜泉林梢。碎滴洒遥天托钵,飞花,煮茗藓苔边。解积炎坐向,云根意兴然抒怀。把卷近湍湲竹火,徐烹,待衲共勾连。”

清王蓍烹雪享茗

册页

苕源吏隐图十开之八

纸本设色

纵21.2厘米横3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烹雪享茗》绘写雪满山中一院落,松下茅屋两高士,二僮就地取雪烹,围炉茗话兴味长。画面左上题款:“名泉虽美隔天涯,汲中泠,水递赊。煮将六出待烹茶,清堪比,澹尤嘉。竹炉松火带烟霞,融玉液,点梅花。为约双清订三友,□*帐,胜陶家。煮茗,调醉红妆。湖村蓍。”上部有松迟和词:“浮沉宦辙浪天涯,怀松泉,路更赊。且烹玉液与琼浆,清无比,韵偏嘉。尝来气味足烟霞,融冻乳,嚼冰花。待集松谈依云涨,张绿幕,仿仙家。松迟。”

清蔡嘉清吟图轴

纸本设色

纵76厘米横31厘米

《清吟图》画啜茗高士卢仝,左边隶书题卢仝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章(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蔡嘉(—),字松原,号雪堂,江苏丹阳人。寓居扬州高寒旧馆,与高翔、汪士慎、高凤翰等人交往,工花鸟、人物,尤善画青绿山水。

清马元驭茶具图

册页

杂画之一

纸本设色

纵24.7厘米横30.2厘米

常熟博物馆藏

《茶具图》绘茶壶杯盏,表明主人“壶小宜茶”的品茗之道。明代屠本峻《茗笈》“点瀹章”中说:“茶注宜小不宜大,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漫。若自斟酌,愈小愈佳。”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也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

马元驭(—),字扶羲,号栖霞、天虞山人,江苏常熟人。写生得恽寿平亲传,又与蒋廷锡讨论六法,故没骨画益工,神韵飞动,不拘陈迹。

清冷枚月下听泉烹茗图

册页

絹本设色

纵28.4厘米横30.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冷枚(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吉臣,号金门外史。康熙后期入宫廷供职。擅人物、仕女和山水楼阁。画风工细,色彩浓丽。

《月下听泉烹茗图》绘山泉月下,二人对坐石上。僮子烹茶,对炉腔吹火。一轮明月,倒映水中。品茶听泉,别有幽趣。

清冷枚赏秋图轴

絹本设色

纵.8厘米横61.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赏秋图》画中秋夜桂树下品茗赏月。

清冷枚春夜宴桃李园

绢本设色

纵.4厘米横95.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冷枚作《春夜宴桃李园》,根据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所画,画面左上以行楷书写此文。这也是画家喜画常画的题材。画面远处高山雄伟,一轮圆月当空。近处庭院中,松林幽篁,桃花灼灼,假山玲珑,溪流涓涓。华灯初上,李白与从弟畅叙亲情,开宴畅怀,吟诗作文,煮茶品茗,坐花醉月,茶酒一家,幽赏雅怀,成就了美好的春夜雅集。作者以细腻的笔法,明艳的色彩,将这幅巨作处理得华贵开阔,清质澄辉,画出了李白的诗意。

清张烈春夜宴桃李园轴

绢本设色

纵厘米横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张烈作《春夜宴桃李园》表达了同一主题。明代冯时可说:“酒不能为茶弼士,而茶能为酒功臣久矣。”即茶宴、茶会没有酒,酒宴、酒会却有茶。

清佚名博古(局部)轴

绢本设色

纵厘米横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佚名品茗(局部)轴

绢本设色

纵厘米横9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美人图共十二幅,人物均作古装,画春、夏、秋、冬四季行乐生活,室内摆设是圆明园的实景。画风细致工整,色彩鲜艳亮丽。画上并无画者款署,但从仕女的形象以及山石花木的造型特点分析,可能出自陈枚等宫廷画家之手。

《博古》画竹椅上美人若有所思,书案上有书,葫芦瓶插着梅花,书案边有竹子、菊花盆景。书案前多宝格内,置铜、瓷、玉器等古玩珍宝,其中有僧帽紫砂壶及茶碗、茶托等。

《品茗》画月洞门前、梧桐树下一美人坐瓷墩上,左手持茶盏,右手执团扇,好像期盼着什么,梧桐树后的茶几上露出茶壶一角,房中有放满书的书架,画面构图富有层次,优美动人。

焦秉贞(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字尔正,山东济宁人。康熙元年(2年)官钦天监五官正,供奉内廷。擅长画人物、山水、花卉,画法工细,设色鲜丽,画风受到西洋画的影响。

《仕女图》为月令画,十二开,每开均有清乾隆帝即位前以宝亲王名义写就的对题诗句,为梁诗正书,故此册当作于雍正时期。此为第十二开,画雪满山中,月明林下,七位美人于楼阁中围炉品茶赏月。月明如水,美人有手提茶壶的,有手托茶盘的,相与款款而语,身姿楚楚动人。

清焦秉贞仕女图

册页

十二开之十二

絹本设色

纵80.8厘米横7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清焦秉贞、蒋廷锡张照像轴

絹本设色

纵80.8厘米横7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图作于清雍正四年(年),是为清代书法家张照绘制的行乐图。张照手执羽扇坐于船中,拥书品茶,船穿行于藕花之中,一派荷风送爽的美妙夏景。焦秉贞画人物,笔法细腻,屋宇器具画工规整。蒋廷锡补景,河池岸柳,笔致秀逸,与焦秉贞所画内容珠联璧合。全画色彩明快,构图巧妙,以俯视角度画小舟归岸。右上题:“雍正四年春二月五日似得天先生小照。大兴焦秉贞。”钤“焦秉贞印”、“青蚓”二朱文印。左上题:“南沙蒋廷锡为司寇先生补景。”钤白文“廷锡之印”。

清王云山水图之七

册页

绢本设色

纵33.1厘米横49.3厘米

天津博物馆藏

画面上山中峭壁透出两洞,右边洞壑中有二人坐地上,在石案上下棋,后面的几上放着古琴、香炉和书卷等;左边洞壑中一僮子正扇风烹茶,以应焚香、抚琴、对弈、读书时必有的品茗。画面峭壁上白云缭绕,峭壁下泉流涓涓。“闻琴幽谷里,对弈古岩前”,给人红尘之外仙境的效果。

王云(—尚在),字汉藻、号清痴,江苏高邮人。擅楼台、人物,用笔圆中寓方,近仇英风格;亦喜作写意山水画,意境幽深,得沈周之笔意。

清喻兰品茗

册页

仕女清娱图之二

纸本设色

纵17厘米横22.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此册共八开,画清代女子闺阁情趣,有抚琴、品茗、吹箫、梳妆、投壶、读书、舞剑、自弈。此图绘二女子烹茶品茗场景。

喻兰,字少兰,浙江桐庐人。清嘉庆年间供奉于内廷画院。

清汪士慎墨梅图轴

纸本墨笔

纵.4厘米横59.4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嗜茶,人称“茶仙”。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善画梅。

《墨梅图》中梅花下题有高翔茶诗:“梅花庭院雨丝丝,小径迟回对好姿。古雪满林茶熟后,奇香到枕梦醒时。横斜铁干如谁瘦,懊恼东风觉我痴。过眼流光等闲事,可怜荣落费相思。雨中对梅,柬西唐旧作。巢林。”

清汪士慎梅花图屏

纸本墨笔

纵.5厘米横30.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图》屏共八幅,此是最后一幅。墨梅上部题款:“六十翻头又丙寅,多年况味得称贫。闲贪茗碗成清癖,老觉梅花是故人。蔬食原胜粱肉美,蓬窗能敌锦堂新。安排扫地焚香坐,积雪檐冰早占春。新年遣兴之作,偶书此帧。溪东外史慎。”钤“阿慎”白文印、“近人”朱文印,画面左下钤“敬人”白文印。

清金农玉川先生煎茶图

册页

纸本设色

纵24.3厘米横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以卖画自给。他一生布衣,学识渊博,性情迂怪,嗜奇好艺,绘画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不拘成法,风格高逸,脱尽时俗,是扬州画派的精神领袖。由金农茶诗“潜通茶梦定中天”,“荈烈蔎芳,涤清神宇”等,可知其爱茶之情。

《玉川先生煎茶图》绘卢仝蕉林中执扇对鼎煮茶,“一婢赤脚老无齿”,就泉中汲水。款书“玉川先生煎茶图,宋人摹本也。昔耶居士”。

清金农绿窗贫女之图

册页

墨戏图十二开之十

纸本设色

翁万戈藏

《绿窗贫女之图》画茅屋内一女子在做针线活,矮桌上有茶壶和茶杯。画面左上角题“绿窗贫女之图”,下钤“金吉金印”。

清李方膺梅兰图轴

纸本墨笔

纵.2厘米横46.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梅兰图》在梅兰竹石的衬托下,画茶壶、茶碗。笔墨奔放洒脱,更在茶壶、茶碗周围题满款:“峒山秋片,茶烹惠泉。贮砂壶中,色香乃胜。光福梅花开:时,折得一枝,归吃两壶,尤觉眼耳鼻舌倶游清虚世界,非烟人可梦见也!乾隆十六年写于八闽大方伯署。晴江。”画面饱满,浓淡枯湿的笔墨,疏密有致的布局,展现了李方膺的爱茶之情。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秋池,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担任县令,后弃官鬻画,借住在金陵项氏花园中,题其名曰“借园”,自号借园主人。注重继承传统和师法造化,善画松竹梅兰,风神飘逸,自成一格。其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他常到扬州卖画,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清高凤翰天池试茶图

册页

书画八开之三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横34厘米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高凤翰(—),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人、尚左生,胶州(今山东胶县)人。擅山水,纵逸不拘于法,画花卉亦奇逸天趣,宋人雄浑之神和元人静逸之气在其作品中同时流露,艺术造诣精湛。

《天池试茶图》画团石林立,天池水波平静,池岸数人品茗聊天。题款“天池试茶图”,下钤“凤”、“翰”连珠印,左下角钤“偶然”葫芦印。配诗隶书题“一勺金碧膏,活火烹嫩乳。中有万山精,白石不须煮。坐天池上与寺僧试茶”。“白石不须煮”,旧传神仙、方士烧煮白石为粮,后因借为道家修炼的典实。此处指品茶就是吸收万山的精华,可以代替道家修炼,白石就不必煮了。

清高凤翰书窗清供图

册页

纸本墨笔

纵24厘米横29.5厘米

《书窗清供图》画茶壶一把,可把玩品啜,以助文思。壶后有兰花一盆,清芬绝俗;菖蒲一盆,防疫驱邪。书斋情趣,水墨写意,活色生香,展现了文人高洁的情怀。

歡迎分享至







































湖北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fz/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