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札记丨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备课
TEACHE教学札记·SUMMERTIME关于“青年教师备课”系列推荐阅读 1.教学札记丨一堂课的诞生 2.程翔:与青年教师谈备课 一个青年语文教师的备课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颖个人简介 一个沾了母校光的北师学人,在很优秀的单位工作,得到了慈爱的长辈关怀,遇到了非常可爱敏锐的学生,努力学习做一个更好的语文老师。 年纪二十有余,比过一些赛,得过几个奖,写了一些论文,不好意思罗列了,毕竟是个中二,而且打算一直中二。 听到学生们尤其理科生的怨声载道:“语文,呵!玄学!”——他们认为过多强调的理解、感悟、思考虚无缥缈。再读著作和论文,见识大家的灼见与争论,又迷惑于语文的概念杂丛,理论茂盛。 那语文课怎么上呢?自我提升、磨炼上课是根本,但新手教师也有“燃眉之急”—— 如何更好地备课?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课堂? 如何明确指导学生在课外落实语文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尤其保证阅读? 在教了两个高一后,我逐渐完善了自己的教学备课流程,和学生的语文学习落实方法,这次将它整理出来,以供各位参考。疏漏、错误之处,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一、心态调试青年教师之间的人生经历与专业背景差异很大,大家各有自己成长道路的设想。在和好友的讨论中,我们综合了彼此的意见,觉得新手老师对自己的专业负责、认真是基本,但也无需想着做出独一无二、臻于完美的设计,毕竟有时对学生的管理失当,造成的教学损失远超使用了一个平凡的教学设计,而前者甚至会极大打击到我们的教学自信、教育理想。 简单说,前三年争取跟一轮教学,过程中做到扎实文本,一课一得,让学生能够在二、三年级搭建、稳固知识体系,就算得上很不错了。而应试功夫,则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地刷题、分析,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文本素读受到钱翰老师、罗晓晖老师的影响,我在备课之初会选择素读文本,只对教材上的节选部分进行阅读、概括重点、旁批。(这一点也是我对学生读任何文本的要求,不管是整篇全书还是节选段落)。 我认为,在素读时,教师首先要将自己还原到读者而非教导者,找到个体经验与文本内涵共鸣之处,这点个性化的理解与感触,也许正是你我的语文课不同于他人的视角、切入点。 比如读《我与地坛》,生命衰亡生长的景物描写与作者内心的感触、思考融为一体,这种体验在教师、学生中必然是有的。下大雨时,学生总是会忍不住望向窗外,即便老师努力维持秩序、口若悬河,也挡不住孩子的眼睛和飞走的心思。有人觉得不解,评价为无聊、无知、不专心,其实自然风物、天气变幻,是很容易惹得人的心绪翻腾,甚至产生自己都不理解的迷茫与思索。此时的旁批未必是专业术语对文字的解构,可以是自己经历的回忆,对某种共有现象的思考。 你可以不喜欢,但要找得出文本的好。此时个人偏好依旧存在,却不能不把理性的鉴赏放在首位。 读老舍《真正的生活者》 其后,才是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学情需求、应试诉求,再进行专业的文本分析、教学价值判断、具体切入点把握等。当然,此时的思考未必都“正确”,更不一定“适合”各班教学,譬如《蒹葭》里的“伊人”何种颜色衣裳?(董一菲老师某堂公开课的讨论)走向也许是古代服饰分享,也许是文学模糊手法的故意效果,可能是一场诗学美学的讨论。但解读过程中的思维方式、逻辑分析,对于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解读错了、多了少了,正是教师经验提升的佐证。在我教学的第一二年,总是怀着比较大的的恐惧——害怕自己偏离了教学正道和权威解读,这很好理解,相信各位也有些相似的负担,年长的或许则担心公开课能不能上得人人喝彩。 三、前辈指导如何进一步修改、选择教学点呢? 无非是站在巨人、前辈的肩膀上踮脚了,有时我觉得自己是跳起来去够他们的膝盖。 首先当然是要对课标有所了解,尤其是统编版新教材,整个学习模式和教材编排都有独到之处。我对教材的态度是它是基本,不是完美无缺的,但里面的优点和缺点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语文学习材料。 此后,我一般会搜搜知网上的论文:如文本分析、作者生平研究、对比解读等,如果这些理论性较强,不妨再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pz/10693.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必
- 下一篇文章: 云南昆明斗南鲜花批发,是一个怎么样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