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有一人名为顾仲,这家伙也是个“饮食之人”,对美食非常热衷和有研究。他修订了前代的《食宪》一书,改掉错误的和重复的部分,把古方重新收集起来,并且加以旁征引集,加一些自己知道的内容,改成了一本新书,叫做《养小录》。

此书中记载了很多的饮食古方和一些如何保存食物的小妙招,特别新奇。

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其中所记载的螃蟹的做法。

一,醉蟹

把甜三白酒倒进盆子里,把螃蟹擦干净放进盆中。过一会儿,蟹就醉透不会动了。

取出螃蟹,把脐里的泥沙去除干净,放入一撮椒盐,一粒茱萸(放茱萸可以使螃蟹一年都不沙),把蟹反过来,背朝下放入罐内。

再撒进一些花椒颗粒,并把原来泡蟹的酒浇进去,使酒与蟹齐平封好罐子。每天把蟹转动一次,半个月就可供食用了。

二,酱蟹

准备最好的极浓稠的甜酱,选鲜活的大螃蟹,每个都用麻丝缚绑结实,再用手捞酱,把甜酱像团泥把蟹糊起来,然后装进罐子里密封好。

两个月以后打开,蟹的腹部发亮壳也容易脱落,就可以食用了。如果蟹的壳还不容易脱落,就再把罐子封好等蟹腌熟。吃的时候,用淡酒洗下蟹身上抹的甜酱。

洗下的甜酱仍可以用来做菜,而且味道更加鲜美。

三,糟蟹

选用三十只雌蟹,用半斤老酒糟、半斤盐、半斤好醋、半斤酒腌渍,第八天就可以食用,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

具体做法是:每只蟹脐内填进一撮酒糟,螃蟹装罐时先在罐底铺上糟,一层糟一层螃蟹,装好后,再用糟灌满,然后封住罐口。

装的时候用火照过,就不会变沙。用团脐是因为它的蟹*多,但是大尖脐做糟蟹也很好吃。

四,蒸蟹

把活着的螃蟹放到锅里直接烹制,未免使其遭受如炮烙之刑的痛苦,应当先把淡酒放到盆子里,略微加一点水和花椒、盐、白糖、姜、葱汁、菊叶汁,搅匀后把螃蟹放进去,使它醉得不会动了,再把它放到锅里。

这样既满足了那贪吃者的口腹之欲,也尚且存了那万分之一的不忍之心。螃蟹泡水多了,煮出来鲜味就会减少。

解决的方法是把稻草捶软,挽成扁髻状放到锅里,放至与水面齐平,再把螃蟹放在稻草上蒸,这样蒸出来的螃蟹鲜味不会散失。山药、百合、羊眼豆,也应采用这种方法来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pz/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