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马上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人们吃粽子赛龙舟表示庆祝,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习俗,这写习俗里面蕴含了很多的养生之道,在欢度佳节的同时,也要注重养生,保护好自己,一份养生清淡医生已经列出,望大家都能渐渐看看的过节。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呢?除了人们熟知的吃粽子,还有佩戴香囊、喝黄酒等,那你知道哪些习俗有助于人们养生吗?一起来了解下。

01吃粽子也蕴含了养生门道

夏天万物复苏,许多美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所以夏天也被称之为吃货的季节。特别是端午节前,家家户户会准备包裹大粽子,有肉馅的、大枣陷的,还有蛋黄的,不仅能增强人的食物,还能养生,若果人们能这样包的话,养生效果会更好。在糯米里面添加蔬菜瓜果,这样能全面的补充营养,糯米口感更为丝滑,且粘性高,不容易被肠胃消化,添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能有助于消化,还能更全面的补充营养,所以吃对了很重要。还有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但是人们在加工的过程中,很容易破坏掉里面的营养成分,所以建议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小米或高粱,补充被流失掉的营养素,还能增强口感。端午节也被称之为“养生节”,暗示了人们正是进入到夏天,这个时候也很容易被湿气、病毒给侵害,所以养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抓住这个时间调理身体呢?

02端午养生,重点有五个

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按时休息随着端午节的到了,白天的时辰更长了些,晚上六七点,太阳还没完全下山,人们变得更加活跃,昼夜时间短了,人们睡觉的时间点也越来越短,早上五六点太阳早早升起,醒的也比以往更早,而失眠不足,就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大自然的生存法则,讲究阴阳平衡,晚上11点之后,阳气渐渐收敛,若大脑还保持兴奋状态,很容易引起健康问题,容易打破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哪怕昼夜变短了,但睡眠之间不能断,养成11点之前入睡的好习惯,可以促进阳气生发,提高身体免疫力。生命在于运动端午节来了,温度不断上升,人也变得越来越懒,不爱运动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反而夏天更要动起来,因为端午前后,人很容易受到湿气的侵袭,而祛湿的最好方式便是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代谢,将体内的寒气更好的排出体外,通过流汗的方式,可以带走体内多余的水分,帮助湿气运转,使身体更加健康。端午要防晒,也要日晒有人会奇怪,这句话不是自相矛盾么?端午前后的太阳,比以往更为的刺眼,容易损伤人的皮肤,加速黑色素沉淀,所以出门要涂好防晒霜,并没有阳光直射,当也要适当的日晒,但要避开一天中,阳光最刺眼的时间段,应在下午的4-5点。这时候的太阳没有正午那么强烈,照射在人身上更加的温暖,可以促阳祛寒,补充钙元素和维生素D。佩戴中药香囊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端午要配到香囊的习俗,古代人通过互赠香囊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意,不仅是衣服上的点缀,还有养生的用处,也被古人赋予了能驱邪的含义,听着好像是迷信,但佩戴中药制成的香囊确实能防害虫。可以用干柠檬、百合花、薄荷、石菖蒲等几味中药材搭配在一起,佩戴在腰间,除了点缀,还能安神助眠,祛除蚊虫,在古代就有了以管理哦啊发,通过佩戴香囊,气味进入了口鼻,能驱寒防病,也能避免害虫近身。端午插艾草这一习俗在民间还广为流传,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指的就是艾草,夏天蚊虫较多,而电蚊香散发出来的气味对肺部不利。在家里的角落放入艾草,可以防止被蚊虫叮咬,夏天还可以用艾叶洗头、泡脚,能杀你头上的螨虫,去除脚底的寒气,有多项功效,放置在家中,就会一道“灵符”,祛寒防蚊。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种,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年轻人都将他们忘记了,而节日的意义,就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了老祖宗给后人留下的民族文化,顺应天时养生才是正道。大家一直关心端午节应该做什么,但却忘了不能做什么。

03端午有3忌,这些也都是老祖宗给人们留下的民族文化,望大家能牢记

忌:开业庆祝、喜庆的事端午节是纪念先祖的日子,带着背痛的情感悼念古人,使人们不能忘记历史,要铭记先人的教诲,所以在这样的日子里面,不宜做喜庆的事情,比如开业庆祝、结婚等。忌:去“阴气”重的地方这个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端午节当天,医院的停尸房、殡仪馆、坟地等,古人称容易招来邪祟,但是按现代人的观念,这只不过是迷信之说,作为科普阅读,给大家说的小知识,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价值。忌:在农村的河流里面游泳每年暑假经常会爆出,孩童游泳溺水的新闻,一般多发生在农村的河流里面,端午节老祖宗认为也不宜下河游泳,因为这个时间段是“水鬼”出没的地方,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水鬼,但是这一行为确实不完全,因为河流里面有很多的水草,容易缠绕在人的脚上,一旦被缠住,不及时施救的话,就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结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上述说打的习俗之外还有很多,端午节还有一个寓意,就是希望民族安康,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未来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yx/14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