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医家在五运六气理论的指导下,精心研制出许多针对运气流变的方剂。这些方剂旨在纠正自然运气之偏对人体的影响,为各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思路。这些方剂大多用药简约,但效果显著,为顺应时序立下了规矩。例如,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列出了“六门病证药方”,汪机在《运气易览》中的“六气主病治法例”,运用“亢害承制”理论,针对六气异常发生五行胜复的年份,创制了六首独特的方剂。此外,黄元御在《四圣心源》的“六气解”中,也载有六气治方,包括厥阴风木治方“桂枝苓胶汤”、少阴君火治方“黄连丹皮汤”、少阳相火治方“柴胡芍药汤”、太阴湿土治方“术甘苓泽汤”、阳明燥金治方“百合五味汤”、太阳寒水治方“苓甘姜附汤”等。这些方剂的创制不仅体现了医家对五运六气理论的深刻理解,更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医学遗产,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运气方剂的丰富宝库中,若论最具代表性的,无疑要数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所记载的“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与“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这两大方剂共计16首,它们是针对五运六气的基本格局、病机证候精心拟定的专方。立方的目的,正是为了“达人之见,必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得其义则胜复盛衰之理,随其机而应其用”。清代龙砂医家缪问,将同乡名医姜体乾所珍藏的宋版陈无择“三因方”加以书论注解,并予以刊行,命名为《三因司天方》。此书中记载的处方,一般被简称“司天方”。虽然陈无择的“司天方”主要是为应对外因而设,但缪问在《三因司天方》的序文中提到,姜体乾先生在治病时,对于那些别人束手无策的病例,他投药后往往立即见效。当被问及先生的用药秘诀时,缪问解释道:“先生之用药,无问内外气血,每于‘司天方’中或采取数味,或竟用全方。”这说明,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酌情配合选用“司天方”进行治疗,或采用“司天方”中的某些药味以增强疗效。深入探究其原因,五运阴阳作为天地之道的基本原理,其大格局必然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广泛的影响。因此,配伍“司天方”便能做到“无失气宜”,自然可以收获非凡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五运六气理论的广泛推行,医家们积极探索运用“司天方”治疗各种临床病证。这些方剂虽然药味不多,但都蕴含了深奥的配伍原理,其疗效令人瞩目。比如,六庚年的运气格局为金运太过,导致金盛则木虚郁逆,或有火气来复,火盛铄金则金不生水。这种格局对人体病机变化的影响是肝虚郁逆、心肺火盛、肾虚肝燥。针对这种情况,医家们研制出了牛膝木瓜汤,其药物性味取向偏于温升以治凉降太过,酸敛苦降以补肝达用,温补辛润以滋水涵木。再比如年为辛丑年,这一年五运格局与六气格局极为相似,均存在土湿伤水而木复之的运气特点。这种特点导致发病常具有寒湿之邪淫盛、肾气损伤、肝旺成郁等病机特征。针对这些病机特征,医家们研制出了五味子汤,组方思路为补肾兼祛寒湿;同时还有丑未年的备化汤,其组方思路为祛寒湿兼以补肾。临证时应根据不同病机侧重而辨证选方。这些“司天方”都充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yx/1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