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分享父母必读让孩子学会自律的3
明明作业都还没写完,却忍不住先看电视、玩游戏…… 明明知道是垃圾食品,却管不住要吃的嘴…… 明明想考高分,却没办法好好复习…… 当孩子缺乏自律的时候,你会不会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对孩子的这些行为很抓狂? 自律,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重要!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棉花糖实验”。 实验中,大人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面前的盘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在离开前告诉孩子:如果坚持一小会(15分钟),等大人回来时还没吃掉棉花糖的话,他们会额外获得一颗糖的奖励;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 所有孩子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诱惑。大约20年后,研究者调查了当年实验参与者的发展情况,发现当年成功抵御诱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JoachimdePosada在TED的演讲 《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 同时,Casey等人在年的一项跨越同一群体4至44岁年龄段的纵向研究发现,儿时能做到自律的人,成年后在面对诱惑时其大脑负责控制功能的右侧额下回更活跃,从而使个体具有更好的自律性,而具有更好自律性的个体相比其他人发展得更好。 通过这两个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自律性所体现出的专注、内在控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而幼年的自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自律性。 那么,作为父母,该怎么培养孩子的自律呢?今天,OK小编就跟您分享3大策略。 策略一:为孩子建构规则孩子的发展需要规则,大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交通规则,小到孩子要有礼貌、不到危险的地方去、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等等,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如果没有任何规则,任由孩子自由发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之后的结果我们无法想象。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研究发现,在10岁之前,孩子处于“他律”的发展阶段,需要外界一定的规则,来帮助孩子发展逐渐发展自律的能力,从“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有权利和义务引导孩子,教会孩子遵守一定的规则。在家庭中,规则的制定要以保证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前提,要尊重孩子,使用民主的方式来制定。 要注意的是,很多家长误以为规则越多越好,就给孩子定了几十甚至上百条规则,从生活到学习无所不包。但事实是,当规则太多时,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自由探索和发展,也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 所以,规则的制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制定,随着孩子的成长,规则由多到少逐渐精简。 关于如何为孩子建构规则,前几天,我们也发过一篇文章,您还可以点击:爱孩子,怕他没规矩;管孩子,怕他缺爱。父母应该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策略二: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通常我们家长重视的都是“律”的部分,也就是重视如何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但更重要的是“自”的部分,也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激发孩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在学习上,不会制定学习计划,甚至特别简单的一件小事——换笔芯都不会;在生活上,什么叠被子、洗衣服等等,都不会做。 后来我才知道,她的父母特别照顾她,同时又特别严厉,几点做什么、怎么做,全部都按照父母的计划来,她自己根本不用去操心什么,外界(父母)制定的规则填满了她所有的生活。 所以,刚升到初中,一住校,影响就显现出来了,一个词——“不知所措”完全可以描述她当时的状况。当然,后来她的自立、自律能力也发展了起来,只是这个过程比较艰辛,她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可以。 所以,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自律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略孩子自主性的培养。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思考、自己做决定、自主解决问题,这也就培养了孩子的自律意识。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ihef.com/bhjz/89.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合育儿心法百合园长推荐做好以下
- 下一篇文章: 崇阳千黛百合店825号起全城免单